中小城市构建城市旅游合作共同体的理论探究(2)
2014-06-21 01:05
导读:(三)合作资源互补优势 镇江、扬州两地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先决条件。两市不但旅游资源丰富,个体品质好,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的特点
(三)合作资源互补优势
镇江、扬州两地互补性的旅游资源是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先决条件。两市不但旅游资源丰富,个体品质好,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两地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容互补。扬州属风光园林型历史文化名城,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镇江属“城市山林”, 可概括为“山、寺、林、泉、洞”,“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市与山林交融”。两市的旅游资源既适应传统观光旅游的需求,更符合新兴的度假、休闲、文化旅游的需要。两市进行城市旅游合作能做到旅游资源互为补充、强强联合,悠久的历史文脉贯穿两城的发展、如画的自然山水错落景致使人陶醉、独特的休闲服务文化时尚康体健身、优良的城市环境质量塑造了良好形象、互补的山水与私家园林展示出特有的建筑文化。
(四)合作交通优势
便利的交通是镇江与扬州实现旅游合作的保障。旅游交通是联结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纽带,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旅游的行、住、食、购、娱这几大要素中“行”是最首要的要素。高速公路、铁路、润扬大桥、水路(长江、古运河)无不将镇江扬州紧密联系在一起,“铁、公、水、空”的立体交通网络给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特别是扬州铁路的建设、城际公交车的运行使两市完全成为一个统一体,缩短了长江南北城市的沟通和联系。
(五)合作品牌优势
江苏镇江、扬州已成型的品牌是两地实现城市旅游合作的市场优势。两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如镇江“三怪”、扬州“三把刀”、淮扬菜之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享有盛誉,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也为进行资源整合做了良好的铺垫,为打造两地共同的旅游品牌成功地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而且两市小吃、休闲、玩具、手工艺、传统/观赏农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产业,均与旅游业有广泛、良好的对接空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六)发展的均衡优势
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均衡性,绝对的均衡发展是不现实的。旅游业同样不例外。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导致了行政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的存在既是旅游行政区间合作的推动力又是阻碍力,正是因为这种不均衡才会促使行政区间努力寻找发展的契机,取长补短,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外来优势。也是因为这种非均衡性的悬殊,导致了旅游发达地区不愿做“扶贫式”的旅游合作。这种发展的非均衡性在长期内还将阻碍合作的进程。
江苏镇江、扬州两市从各自的经济、旅游发展及城市旅游竞争力等各方面的现状来看联姻有着“门当户对”优势,有助于两市在“平视”的角度下开展旅游合作。且镇江、扬州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同质性大、缺少差异性,在吸引力上不利于与旅游发达地区相比较,而合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存在的劣势。 构建城市旅游合作遵循的原则
(一)政府导向的原则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合作,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通过政府导向。各个行政区的相对独立直接导致了各自为政,也给区域旅游市场运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镇江与扬州要开展城市旅游合作,建成城市旅游“双子城”,就必须成立相应的政府间合作机构,达成政府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议。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从市场需求出发,决定合作内容和方式,同时也要发挥两市合作特色优势的效果,扬长避短,来引导市场。
(二)整体提高的原则
有无整体提高,是最终的衡量城市间的旅游合作的标准。两市都应该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子,避免合作区内出现不良竞争、损害合作中双方旅游利益。合作各方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各方面的优势互补与集成。坚持合作的公平、开放、坚持非排他性和非歧视性,打破地区封锁,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市场开放,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大学排名 (三)平等互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