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竞争与吸引力创新分析(2)
2014-07-01 01:15
导读:(三)交替创新推动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发展将经历旅游景区(点)创新、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这三个交替而非继起性的演
(三)交替创新推动持续发展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发展将经历旅游景区(点)创新、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这三个交替而非继起性的演进进程在目的地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其主导性创新也是发展变化的。
第一阶段是交通及住宿设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目的地的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或垄断优势,对目的地进行广度数量型而非深度开发,主要通过旅游中间商进行粗放型包价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该阶段为景区(点)创新,或称开发创新,类似于阿特拜克和埃伯纳西描绘的经济创新第一阶段——产品创新阶段[2]。
但是,从目的地与游客类型的Plog模型可以发现,第一阶段的创新不足以推动目的地的长久发展,也不符合大众旅游的发展现实。因此,目的地必须从初期的“多样化”发展开始注重大众旅游者的需求,注重进行面向大众旅游者经历的针对性设计,开始大量建设与旅游景区(点)吸引能力相适应的、住宿等相关配套设施和相应服务,给目标客源市场提供一个被市场证明是最好的标准产品,接近旅游者效用最大化的第一个层面——满足最大化。该阶段是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或称配套创新,类似于生产中的工艺创新。
随着进入供给市场的目的地越来越多,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旅游者的选择将越来越多,旅游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在满足最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成本最小化的市场要求,目的地此时极为重视成本、产量和生产能力的充分运用,因此需要通过组织管理创新以及目的地供给能力的协同等方面来改善产业组织以及市场竞争格局,通过的规模变动、发展战略的成熟、自我积累和发展机制的形成、组织经验和能力以及政府规制下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来改善目的地的竞争力,通过相关制度创新,使目的地获得创新租金,取得景区改革中的先行优势,从而无论在营销还是实质性发展推进方面都可以在与其他目的地的竞争中取得较为有利的地位。该阶段是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类似于工业生产中的特性阶段,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都相对下降,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为下一轮创新发展积蓄力量。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内在要求
旅游景区开发体制的突破主要是指在我国旅游发展进程中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济实践,这种由地方发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运动曾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引来了“可以分离”与“不可分离”两种观点的激烈交锋。我们的基本假说是,旅游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是地区竞争的必然结果。
旅游景区(点)所产生的吸引力是旅游目的地得以形成的基本动力,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并因旅游消费的关联性,进而使得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很多目的地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从实践中也可观察到,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的过程中,不一定遵循距离维度上的线性地域扩张。也就是说,尽管存在旅游的距离衰减,但是距离衰减规律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地的吸引力基本相同;旅游者可以获得足够的有关可选目的地的相关信息,不存在竞争目的地之间的信息差异的基础上的。但这不是“真实世界”,所以如文中所述,竞争是广域的。但是旅游者不会严格地先从离他最近区域的旅游地开始旅游,然后逐个向距离越来越远的旅游目的地推进。在旅游者出游地域非线性选择的情况下,只要某个特定的目的地在其选择范围内预期效用或吸引力足够大,他就会选中该目的地进行其旅游消费活动。因此,尽管各地争相发展旅游不会导致类似工业经济中的严重同构,但潜在旅游者的可能选择域是一个有序排列的有限集合,潜在旅游者不可能到所有有特点的目的地旅游,有些目的地尽管向往却可能永远不会去。可见目的地间竞争的广域性是不容置疑的。而由于、、人文、、经济等因素的相似性而引申出的吸引物类型也必然表现出相似性,所以区域的竞争尤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