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森林旅游开发(2)
2014-07-11 01:05
导读:(一)做好旅游景观生态功能规划。森林旅游目的地开发中要实行功能分区开发,具体分为六个区域:绝对保护区,具有珍贵的自然景观和珍稀濒危的生物物
(一)做好旅游景观生态功能规划。森林旅游目的地开发中要实行功能分区开发,具体分为六个区域:绝对保护区,具有珍贵的自然景观和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严禁旅游活动,游客不准进入;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这个区域较为广大,在开发中也属于保护的范畴,但和绝对保护区相比,可以有控制地进行一些野外考察和远足活动,其活动量是一定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载力范围内的;旅游建设区,只建设一些人行小道和简易的宿营地;自然风景观光区,这一区域面积较小,具有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可修建简易的宾馆和其他设施;娱乐区,这一区域面积很小,旅游设施齐全集中;旅游城镇区,这一区域是旅游业务管理的中心,主要负责公园游客的食宿、娱乐和购物。
(二)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斑块、廊道、基质、缘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旅游区的斑块,是指游客的各种消费场所,如景点、宿营地、旅馆等.从旅游景观资源上讲,它或以自然景观为主或以人文景观为主,或是两者综合景观的功能地域。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旅游区内的廊道分为三种类型:区间廊,指旅游地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交通方式、路线与通道;区内廊,指旅游地内部的通道体系;斑内廊,指斑块之间的联路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一般指旅游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缘,又称边缘带,主要指整个旅游地的外围保护带,或是旅游斑的外围环境,其作用集中在边缘效应。
旅游景观生态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的设计和宏观格局的设计。在森林旅游目的地,斑块的操作要点主要表现在属性选择、实体设计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观和活动区,并辅以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生态形象设计,这是开发的重点。旅游斑块的设计要与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斑块与天然斑块相协调,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要充分实现生态化,如旅馆的建材,可部分地利用再生原料,饭店供应本地生产、加工的植物类食品,注意与当地的自然、文化景观的文化特征相协调一致,切忌城市化、商业化的浓重气息损伤各种景观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更忌一切扭曲文化形象的景观污染事件发生。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斑内廊的设计要以小路、河岸、滑雪道等为廊道,并注意合理组合、互相交叉形成网络,强化其在输送功能之外的旅游功能设计,以便延长游客观赏的时间。区内廊的设计要避开生态脆弱带,尽量选择生态恢复功能比较强的区域进行建设,并充分利用自然现存的通道,但连接各景区的廊道长短要适宜,因为廊道过长会淡化景观的精彩程度,过短则影响景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区间廊的设计就尽力使道路所通过的客流量与区内的环境相一致,在道路施工上应尽量利用接近自然的无污染材料,如卵石、沙子、竹木,排斥水泥、矿渣等材料。
基质的设计。基质的作用在于以基质为背景,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构建异质性的旅游景观格局,从而对旅游区景观功能分区和旅游生态区划,并分地段进行主题设计,策划旅游产品形象,以体现多样性决定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和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景观生态学研究证明,“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安全格局,它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过程来说具有主动性、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的改变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斑块的形状、大小,廊道的走向,斑块和廊道组合格局,对许多生物有重要的影响,人为改变景观格局对各种种群的发展十分不利,某些关键物种的消失可能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因此,符合生物的生物特征和生态系统规律的景观规划以及考虑生态安全设计的旅游地的生态系统较稳定、容量大。在对森林旅游目的地的景观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充分研究本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与功能机制,构建符合本地自然生态的安全生态格局,即开发以水脉、绿脉和文脉为先导的空间布局,构成视觉上美观完善,功能上良性循环”的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