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景区成功的奥秘(3)
2014-07-18 01:09
导读:三处景区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管理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彻底抛弃了曾用过的红袖章、吹哨子、警告牌、罚款牌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
三处景区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管理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彻底抛弃了曾用过的红袖章、吹哨子、警告牌、罚款牌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管理方式。清洁工默默地跟在游客后面将其随手丢弃的杂物扫起,你再丢,她再拣。这种跟踪式清扫,体现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也是对游客的一种无声而有形的提示。晚上清场的广播音响起,管理人员陪着还没离去的游客边走边讲解景点,而不是吆喝着驱赶游客。这种陪游式清场,使游客带着员工的一份温馨离园而归。
以疏导代替防范,充分尊重了游客,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游览环境,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这种氛围启动了游客的自律心理,丢弃杂物的游客日渐减少。在这里我们看到国内少有的清洁如洗的景区,正是这种文明管理的结果。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的洗手间。洗手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有盆栽绿树、轻柔
音乐和阵阵幽香。还有梳子、针线包、电吹风、小药箱等免费服务。服务员微笑着为客人递手纸、拧水龙头。我们曾抱着疑惑的心态,走进一个又一个洗手间,一连看了七八间,终于信服。原来他们在精心营造“洗手间文化”。长期以来洗手间给中国旅游业形象在海内外造成的严重负面,使他们决心将管好洗手间同维护国格和维护民族自尊联系起来。创造洗手间文化的最佳服务员黄积发被树为榜样,所有洗手间的服务员都需经他的
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今年初,华侨城历时27天,检查了80个洗手间,评出优秀洗手间3个,文明清洁洗手间12个。洗手间的卫生状况应是评价景区管理水平的第一准绳。洗手间能管得这样好,整个景区的管理必然是第一流的。每年元旦,马志民总经理将亲笔签名的贺卡送给这里的清洁工;每年春节,他都给清洁工拜年,感谢他们为维护民族自尊付出的辛勤努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他们明确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除了制度便是感情。在民俗村,他们根据民族员工的特点,制定了“真诚爱护,加强教育,善于引导,严格管理”的方针。用工制度对少数民族实行倾斜,取消
试用期。生活上充分尊重民族习俗,为伊斯兰教信仰者办清真食堂,为他们举办自己的民族节日活动,此外还有生日晚会、卡拉OK比赛、图书阅览室等。许多民族员工说,在这里工作好像进了学校,能学到许多东西。回到家乡的员工大多成为当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骨干。
四、成功之本:高素质的人员结构在几天的考察中,我们在华侨城指挥部看到各管理机构人员精干,办事高效。
办公室里见不到手持一张报纸,嘴刁一支烟,侃大山、聊大天的现象,都是在聚精会神地认真工作。对我们的接待安排摒除了常见的那些繁文缛节,但该帮我们办的事都一一按时办了。
与一般文员、部门经理和总经理接触、交谈,给人印象是思路清晰,见解各有个性。这引发我们找人事部门进一步了解这里的人员结构状况。
从数字看,世界之窗文员以上的管理人员236人,大专154人,占65%;大学本科77人,占32%;硕士5人,占2%。华侨城部是直接主管这三个景区的部门,工作人员仅5人,其中硕士3人,大学本科与大专各1人。专业为、、中文等,还有理工科。民俗村的管理层里就有
民俗学硕士。这里人才济济,智慧聚集。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就和引用了他们的不少文章和谈话。
用人制度是双向选择。不少人是毛遂自荐,经考核而进来的。深圳本是移民城市,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筛选人才有很大余地。外地常见的关系网这里较薄弱。来这里的人都有吃苦、拼搏的充分准备,因此对于这里严格管理和
就业风险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强。这里没有“铁饭碗”可端,优留劣去,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他们说,这里的人才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人才流动趋向市场化。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员培养构成,各层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机制,连洗手间的服务员都要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景区所在的华侨城员工及家属子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成人,都已完善。正在建设中的中旅学院,是一所直接由旅游办的新型旅游高等学府,准备既培养本科生,也培训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