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生态效应研究综述(2)
2014-08-01 02:11
导读:旅游生态效应的相关研究 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在国外早已受到重视。Wall.G和Wright.G在1977年完成的《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utdoor Management》(Uni
旅游生态效应的相关研究
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在国外早已受到重视。Wall.G和Wright.G在1977年完成的《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utdoor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Waterloo)一书中,对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研究方法、影响机制、环境容量和消除不利影响的措施等进行了探讨;1982年Mathieson.A和Wall.G完成了《Tourism:economic,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Longman,1982),对前述问题进行了细化研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我国学者对旅游生态效应的研究相对较晚,这与我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较晚有直接的关联。宋力夫、杨冠雄、郭来喜对京津地区旅游环境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王资荣、郝小波等从1984~1988年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检测,大量数据说明张家界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公园局部环境质量的下降;汪嘉熙从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三个方面描述了苏州园林的环境现状;陈传康对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北京汉白玉石雕腐蚀进行了研究;周延亭指出了北京存在水体污染、植被破坏、噪声污染、垃圾污染、景观破坏和文物古迹破坏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楚义芳(1991)观察到了旅游地的超载和旅游污染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控制措施;刘秉升(1994)观察到了风景名胜区在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一些处理意见;杨春平(1996)等对旅游度假区建设对旅游资源的影响研究;宋秀杰(1997)等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蒋文举(1997)等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旅游开发影响研究等;刘鸿雁、张金海(1997)研究了旅游干扰对北京香山黄栌林的影响;李贞、保继刚等(1998)研究了旅游开发对广东丹霞山植被的影响;卫智军、杨静(1999)分析了草原旅游对草地的影响;冯学钢、包浩生(1999)对旅游活动对风景区地被植物—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陆林(1996)摈弃传统的客观评价方法而采用主观性评价,利用德尔菲法对黄山进行了旅游的区域环境效应实证研究;崔凤军(2001)在《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一书中,对我国目前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对策;2000~2004年期间,《旅游学刊》刊登的关于资源保护、生态旅游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多达56篇,就旅游开发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分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目前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研究的一些特点:研究多限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少,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因子、评价体系等的研究就更少了;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涉及到人文生态环境的比较少;研究的内容大都与旅游容量、旅游承载力息息相关。
结论
优良的环境是旅游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旅游生态效应研究,尽量规避对旅游生态造成破坏的行为,使得当地旅游的发展能达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良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