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陕渝黔桂边区休闲旅游发展思路(2)
2014-09-11 01:09
导读:3、饭店、娱乐场所等接待服务设施和酒吧、茶吧、休闲吧等各种休闲项目建设,应采用生态技术,运用环保材料,坚持消耗最小原则,实施资源节约型发
3、饭店、娱乐场所等接待服务设施和酒吧、茶吧、休闲吧等各种休闲项目建设,应采用生态技术,运用环保材料,坚持消耗最小原则,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策略和效益质量型增长模式,合理开发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具有自然亲和力的休闲旅游产品。
4、实施综合开发导向模式、综合投入开发模式和循环开发过程模式,将休闲旅游业与旅游衍生行业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跨行业、复合型的旅游产业链,促使休闲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在紧密互动发展中产生良好的旅游经济放大效应。
(二)以休闲度假为核心,在“游憩”上做文章,在“乐”字上下功夫
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内容广泛、综合性强、自我调节度好的游憩方式。游憩方式是人们“玩”的方式,也是休闲旅游最基本的内容。休闲旅游度假的主要客源是城镇居民(边区周围有西安、重庆、贵阳、常德、长沙、桂林、武汉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如何让游客玩得
开心,玩得新鲜,是提高游客满意度和认同感的关键。所以,在开发山地休闲旅游项目时,要十分注重创新游憩方式,强化休闲旅游产品享乐性功能,在“闲”与“乐”上做文章,在满足旅游者快乐需求方面下功夫,积极开发娱乐性强、互动参与性大、文化内涵表现形式新颖的休闲娱乐项目,把“闲”产品与“乐”产品做大做好,培育以康体、康疗、康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产品,用休闲度假和康体娱乐等主题休闲游憩产品引领当地休闲旅游发展方向。目前应重点打造以下六类产品:
1、山野运动休闲类产品:攀岩、滑道游乐、“野战体验”、林间跑步、林地野营体验、拓展训练溯溪、林中生态游泳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康体养生类休闲产品:氧吧、生态阳光浴、森林雾浴、温汤浴,野营垂钓等。
3、野趣游乐类休闲产品:生态乐园、景观迷宫、林中狩猎、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高空体验、森林游艺园等。
4、观光休闲类产品:山林小寨、盆景花卉园、科普植物园、碧水走廊、珍稀树种观赏园、山野建筑小品游憩、蔬菜瓜果观赏园、食用菌
养殖园等。
5、山野餐饮休闲类产品:森林酒吧、生态大棚餐厅、山珍野味品尝屋等。
6、消遣娱乐类休闲产品:原生态歌舞表演、当地民俗文化艺术表演等,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山水休闲产品和优质服务。
二、以民俗休闲旅游为主导,在“文化”上做文章,在“特”字上下功夫
湘鄂陕渝黔桂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回族、壮族等30多个民族文化灿烂,民俗民风古朴、民族工艺绚丽多姿,民族
戏剧歌舞异彩纷呈,开发具有神秘诱人魅力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民俗休闲旅游,既可以以中低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内游客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的快速发展,又可以以高端休闲旅游产品满足国外游客对境外休闲旅游的需求,促进边区旅游与国际旅游接轨。
在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的大潮中,追求文化体验,体验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以取得情景交融的休闲、身心享受的愉悦和人生气质的升华,已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特色是休闲旅游的精髓,文化是休闲旅游的灵魂,在休闲旅游市场竞争中,文化的差异性竞争将成为争夺客源市场的主流。所以,湘鄂陕渝黔桂边区开发民俗休闲旅游应该以民族文化开发为主导,以民族文化宣传为中心,以民族文化内容策划为重点,切实注意文化活动的导向、文化主题的定位和文化形象的设计,以民俗风情体验和特色购物为重要发展方向,以特色美食、娱乐为重要补充,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化整体包装和文化载体建设,突出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习俗特色和时代特色,塑造文化,创造品牌,培育特色,打造精品,构筑文化意境,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民俗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为此,要着重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转型”上做文章,在“新”字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