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2)

2013-04-26 18:06
导读:3、贸易摩擦对产业安全的威胁加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增长大大超过国际各方预期,引起了新的贸易不平衡和有关国家的恐慌。美国、欧盟等

  3、贸易摩擦对产业安全的威胁加剧。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增长大大超过国际各方预期,引起了新的贸易不平衡和有关国家的恐慌。美国、欧盟等发达成员由于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对我出口产品乃至国内经贸、产业、金融政策和制度等频频发难;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近年来也成为我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一是贸易摩擦数量多。据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调查专员宋和平透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保护调查602起,合计金额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调查510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贸易摩擦方式全。除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外,近年来,国外针对我国的特保调查、337调查、“双反”合并调查以及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环境和劳工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贸易壁垒数量持续增加,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三是贸易摩擦涉及的领域宽。近年来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既包括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不仅涉及一般商品和贸易活动,而且上升到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以及产业政策、人民币汇率等政策和制度层面。四是贸易摩擦对我影响大。据测算,出口1亿美元可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近11年来,中国因贸易摩擦而减少出口400亿至500亿美元,影响我国约750万个就业机会。

  二、从战略高度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如何应对产业风险和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总是同时存在的,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正确对待各类经营风险,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当前,在维护产业安全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维护产业安全、规避市场风险的根本举措。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同时通过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只有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大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我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四位,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很少。要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广泛吸纳人才,完善科研基础设施,通过这些跨国公司抵御外国跨国公司对我国产业的垄断。并积极走向海外,利用国外市场和资源,建立稳定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战略性资源的需求。

  3.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在一个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专业化分工,完善人才、科技、信息、交通等外部条件,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发挥群体优势,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业集群,努力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4.制定某些行业的准入和禁入制度

  加强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审查和审核制度,涉及到的行业包括重大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领域,按照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要求,除进行反垄断审查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采取措施保护这些领域的重点企业,不能放松警惕。从严审查外资对核心产业的并购,限制外资并购的股权比例,如军工国防科技、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文化等行业。有关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几年进行相应的调整,满足企业自身以及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安全的需要。

  5.建立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关于产业安全预警机制的建设,国务院应建立重点产业安全预警机制:行业应依托各个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安全预警机制,考虑我们重点关注的产业,如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港口水运产业、机械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业、高端计算机整机行业、国内市场需求大的家电、手机、造纸、医药、批发零售业等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安全上不能有任何疏忽。不仅对各个产业目前的安全状态做出评估,而且能对各个产业未来若干年的安全趋势做出预测,能够及时将相关安全信息传递给中国的企业。

  6.成立联合的监管机构根据并购的行业范围,我国可以设置联合的监管机构。联合的监管机构由专门的监管机构和各部门联合参与。如:外国投资审查联合委员会,其职能为外资并购

  的行业审查进行牵头工作,加强审查工作的严密性。如:涉及金融并购的由财政部和银监会配合;涉及国企并购的由国资委配合;涉及上市公司的由证监会配合。

  7.有效应对贸易摩擦

  一是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化解贸易摩擦、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经。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熟谙WTO贸易规则,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对于其他成员的贸易措施违反WTO规则,损害我方利益的行为,要敢于诉诸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方利益。对于其他成员方对我提起的争端,要敢于和善于应对,积极同对方展开磋商,开展有效抗辩。

  二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将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三是构筑我国的贸易保障体系,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为防止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保护已有市场,我国应加快建立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面对外贸领域的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相比较,事前预警代价最少,成本最低,效果最好。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政府应提供宏观政策指导;行业协会应正确定位,加大统计力度,对政府进行合理的政策建议;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和销售,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并积极研究对自身的影响。目前我国的预警系统反应比较迟钝,决策不及时;很多行业协会形同虚设,2005年中国纺织品“压港”事件就显出我国预警机制的缺失。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行业诚信与安全技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