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活动中非言语交际所呈现的文化差异研(2)
2013-05-27 01:19
导读: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在这方面不同国家有许多约定
日本人与人交谈时目光一般落在对方的颈部,而对方的脸部和双眼要在自己眼帘的外缘,他们认为眼对眼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在这方面不同国家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比如看不看对方、什么时候看、看多久等等。商务人员在商务交往中应充分利用这种非言语交际功能,并要注意正确使用礼节。
手势表达的文化差异手势语是通过人的上肢特别是手来传递信息的,即手势语言,它是表现力极强的一种体态语,手势语能弥补国际商务活动中口头语言和表睛语言表达的不足,手势语的适当运用能帮助表达特殊的情感。
例如握手,在美国,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而其他地区虽然几乎全球都以握手为欢迎对方的方式,但日本人仍然喜欢向对方鞠躬致意。
东南亚人是两掌在胸前对合作祈祷状。中东人和许多东方人在握手时,往往轻轻握一下,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紧紧握手意味着挑衅。手势在各国有不同的表达意义,手势文化之间具有密切而复杂的联系,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手势不同的交际功能。在日常交际和国际商务活动中手势表达可谓繁复,商务人员应细心观察、多多领会。
姿态语言的差异姿态语言又称体态语,是通过人的身体姿态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由于各国的习俗惯制的差别,见面礼节的姿势也各有不同。礼节的姿势也和有声语言一样,是文化的载体,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因文化差异往往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误解。中国人见面时,大都以握手表示亲近或问候,这一礼节是历史并不久远的舶来品。以前是分成不同等级的跪拜礼,如稽首,顿首,鞠躬,作揖,万福等礼。太平洋群岛的波利尼亚人则是边拥抱边抚摸对方的后背。非洲的一些民族见面大都以拥护,贴颊为礼。在中国人的坐姿里,架起二郎腿是一种轻浮的、无礼的举止。而英语国家的人坐姿比较随便,美国人最为突出,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是美国人的典型架腿法,名日字腿。国际商务活动里,如果对此举止不解,往往会对商务接触带来不言的阻滞。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结语在国际商务交往中,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人们的表情,手势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会向对方传递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动作与说的话不一致,口头说的话与肢体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时要借助其他信息或从整个情景中猜测说话人的意思。因此,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化差异,了解对交往国的非言语行为,坚持不懈地排除文化优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异的干扰,正确对人对己,相互尊重,平等往来,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才可能协调文化差异,顺利的开展各类跨国商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