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中信任问题研究综述(2)
2013-07-02 01:09
导读:2.5影响我国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2.5 影响我国商务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影响电子商务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电子商务网站、消费者和商务环境。
商家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供应商的声誉、品牌、规模,为消费者提供定制服务的意愿等;而电子商务网站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信息可获得性、公布品牌促销信息、愤怒改变的导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费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倾向、交易经历、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和对网上商店的预期、文化背景等;商务环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高低、社会上是否建立有权威的信用评估体系、有无关于电子商务的明确权威的规范。
3 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的不足
总的来说,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信用问题的研究,也多处于在操作层面上对电子商务的信用管理进行实践研究。从相关的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信任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因此相应研究结果还比较匮乏。具体来说,当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为主,这些观点还没有得到系统实证研究的确认,也没有系统的提出理论供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借鉴,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如下:①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方面,都与我国企业和政府开拓电子商务的实践不相符,有滞后的迹象,且急需解决。②总体来说,对电子商务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论性的研究较多,而系统的、应用性的研究较少。目前,有关电子商务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因此也很难对我国电子商务信任的实践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导。③从研究结果来看,成果中直接借鉴国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较多,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本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与方法的较少。④大多
数学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给政府制定有关政策和在线企业提供的建议方面的研究却不多[3]。⑤虽然目前对电子商务的信任机制的研究较多。但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机制”,并且对其理解也不够深入、全面和系统。⑥信任问题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己经形成共识,但对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仅仅是道德和法制问题,限制了信任问题的解决思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出现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管理缺位,我们无可厚非,今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国电子商务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处于一个初期阶段,我们是放任自流,让微观的市场来决定,还是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发挥我国经济中的宏观调控能力,这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总的来说,将来的研究方向如下:
4.1 在不断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紧紧把握国内外电子商务实践活动的发展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创新;加大宏观层面的研究力度,重点研究有关政府的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加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鉴缓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协作,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电子商务信任理论体系。
4.2 构建起一个统一的、的、严谨的、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
4.3 从安全的角度用技术的方法来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技术方面研究主要是对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术的研究。电子商务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上实现的,因此电子商务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鲁滨,张巍.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3-76.
[2]张睿,陈卫华.电子商务信任机制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孙洁.国内电子商务信任研究现状分析[J].光盘技术,2006,(01):4-6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李召敏,宋光兴.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信任的制度途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涛,宋光兴.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C].见:第四届不确定系统年会集:桂林,2006:329-338.
[6]严中华,米加宁.信任的理论框架研究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9):29-32.
[7]严中华,关士续,米加宁.电子商务信任与风险的文献综述与评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