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电子商务诚信建设要注意的问题(2)
2013-09-21 01:57
导读:2.制度保障与技术保障相结合。制度的缺陷会驱使人失信,诚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保障。但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
2.制度保障与技术保障相结合。制度的缺陷会驱使人失信,诚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保障。但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人的诚与不诚,会影响制度本身及其执行力度,使制度也带上诚信与否的色彩。现阶段,在我国相关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制度的执行力度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人们失信成本相对过低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制度还无法保障诚信的建设。
技术是电子商务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另一个重要保障,通过各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顺利进行和消费者信息的安全。但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安全总是相对的,而且,技术无法解决商务信息不真实、产品交付过程中的失信、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在电子商务诚信建设过程中,单靠制度或技术都无法达到保障诚信的目的,应该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共同进行保障,使技术和制度发挥各自的长处,相辅相成,共同建设一个诚实守信的电子商务环境。
3.消费者诚信、企业诚信与政府诚信相结合。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是消费者、企业、政府等各种角色共同努力和配合的结果。因此,在电子商务诚信建设过程中,消费者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应当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在电子商务实践中,消费者的诚信行为表现为不向商家提供不实信息,不提交虚假订单,及时付款,对于已经确认的交易如果不是商家违约或商品质量问题,不故意退货等。消费者诚信习惯的形成将会大大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对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企业积极参与和促进诚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在商品选择、质量保证、支付安全、隐私保护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企业都应走在前列,促进诚信建设。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推出了一些值得提倡的措施,如阿里巴巴的诚信指数和诚信通,搜易得的先行赔付机制,淘宝的买家、卖家信用互评机制等,这些举措给消费者很大的购物信心,也为企业诚信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电子商务中,政府扮演着消费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其是否讲求诚信关系着诚信体系建设的成败。政府应做好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管理体系,做好监督与自我监督,服务于民、诚信于民,做好电子商务下的业务转型,建立起信用政府。
4.通过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秩序。法律法规的完善对电子商务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有力的执法监督是法律法规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对电子商务活动没有制度化的监督,那么相应的法律法规将是一纸空文。所以要加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执法监督力度,以保障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各地政府
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打击网上非法经营活动,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加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度。
5.加强商业信用数据库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说,商业信用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通过商业数据库的建立,不断收集和积累企业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信息,从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