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2)
2015-02-07 03:05
导读: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的同一性、权威性与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一直受到各院校及教师的普遍关注。在2001年5月召开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
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的同一性、权威性与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一直受到各院校及教师的普遍关注。在2001年5月召开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各院校代表重点讨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2002年4月的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经过讨论、磋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并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选择6门主干课程。同时,还选出电子商务专业综合、计算机、经济学、
法学、治理学等5个方面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及电子商务专业9类必修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与其他学科相比,远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指导实践的经验。从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远景来看,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不限于特定的模式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都是实践先于理论。笔者以为当前电子商务教育的局限正是在于一直想寻求一个涵盖电子商务各种理论的学科体系,殊不知,网络技术的创新是无穷的,而将技术与商务相结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确的判定力、较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只有将技术与现实商务领域的广泛需求相结合才能产生出较好的效应。因而笔者建议高校在今后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应当重视开放式课程模块的设计,适当降低技术类课程的难度,重点应放在网络条件下商务应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多开设将技术与商务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企业供给链的治理、ERP的开发与运用、网络营销等。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引进“体验式”学习理念,学生可以在通过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操纵后,自己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淘宝网等)上直接参与经营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各交易环节把握电子商务的各个流程,如网上商店的开办、询盘、发盘、成交、支付和身份认证等各项内容,以此深化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探讨完善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和提出创新的方案。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将大量资源、精力投进模拟实验室建设之中,主要利用一些软件公司已经开发成熟的课件模拟整个电子商务运作的流程,但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课件产品开发至今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与日益革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对于电子商务教学所起的辅助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很多课件本身提供的功能有限,并不能真正模拟现实中诸如产品需求市场变化,针对顾客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倾向调整营销策略等较为复杂的电子商务活动。因而笔者设想应当利用当前已经普及化的网络技术,开展“互动式”模拟实验,可以先利用学校
校园网建立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平台,当然这需要对信用认证、安全保密、网上支付等环节的技术手段进行完善,这方面可以参照一些成型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做法,开展第三方认证,网上支付可以借助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关键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实务,进步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在毕业实习方面,很多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
西安交通大学就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习方式,除了传统的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以外,还采用了由教师或
研究生负责一些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本科毕业生进进项目组实习的新形式。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在师资建设方面,目前主要方式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对现有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如计算机应用、信息治理、工商治理等专业师资的转型。而题目在于,国内电子商务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才开始不久,相当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大都选择了各类企事业单位,可供给高校的人才数目有限。此外,现有师资转型往往也会产生一些先进为主的观念上的弊端,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往往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而工商治理专业的老师往往只注重商务知识的教授。因此,如何将二者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笔者以为,对现有师资开展专项培训还需深进,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放开手脚,让教师利用冷暑假时间和空余时间进进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甚至参与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过程,才有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优化。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宽,除学历教育之外,还可以在成人教育、专项培训方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借助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实现校企双赢。在2005年10月举行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与就业论坛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其新近成立的阿里学院将与高校共同开发合作项目,给校企合作展示了较好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