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正确地认识和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方式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然而,至少目前它所容纳的生产力还没有穷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机制。实事求是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们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社会化生产为基础的,积累了几百年的运营经验,在亿万次的市场竞争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灵活高效的实现形式。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向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作为具体经济运作形式,恰似一部新型汽车,一部先进的电脑,能为资本主义所用,也能为社会主义所用。它们并不绝对等同于某种性质的所有制关系,而是“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当然要结合我国和本企业的实际,在学习中创新。
有鉴于此,在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中要澄清几个模糊认识:
1、股份制不等于私有化。股份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化的产权组合形式,它的性质取决于谁占主导地位,谁去控股。资本主义股份制是少数资本家控股,主要为实现他们的利益服务。加入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它就体现公有制的性质。即使在一些企业公有资本未达到控股,但作为投资的那一部分公有资本也能实现应得的效益,没有丧失所有权。至于股份合作制,则是我国改革中的一种创造,既有劳动联合,又有资本联合,兼有合作制和股份制双重的优点,不是私有制的形式。
2、不能简单地从量上看待公有资本是否占主导地位。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在数量上公有资本不只要看那些国有企业的集体(合作)企业,而且要看混合经济中公有资本的份额(目前在混合经济中仍占三分之一);在质量上要看公有资本的控制能力。现在的事实表明,在股份制企业中不但公有资本占企业全部资本的半数以上可以控股,即令为三分之一或者再少一点也可以控股。
3、不能笼统地说拍卖国有企业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这里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国家把实物卖掉了,又收回价值形态的资产,将其再投入到更多收益的经营,这属于优化资本的行为。如果不坚持“等价交换”,那就可能是流失。
4、不能把引进外资的嫁接视为丧失所有权。这和股份制是一个道理,关键在于如何运作公有资本,是否能够保证获得收益。正如我们要到外国投资参股、控股一样,这种国际间产权的组合是一种发展趋势,都要保证各自的利益。这里需要改变的是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旧模式和只看实物形态、不看价值形态的就观念,而是要用公有资本的新形态、新范畴来观察处理产权组合中的一系列问题,特别要学习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
综上所述,邓小平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思想是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领会党的十五大精神,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克服重重障碍,积极抓大放小,寻找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多种多样、领会高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3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138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92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