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忙”的经济学思考(1)网(2)

2014-06-04 01:06
导读:另外,一些单位管理中的不规范也导致一部分人瞎忙。如一些高校的科研奖励政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看名,不看实,导致很多教师瞎忙;对社会产

 
    另外,一些单位管理中的不规范也导致一部分人瞎忙。如一些高校的科研奖励政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看名,不看实,导致很多教师瞎忙;对社会产生不了任何收益,相反,对学术腐败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还有,一些改革措施的不稳定、朝令夕改也使一部分中国人增加了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也诱致了中国人的忙。
 
    从结果来看,中国人忙的效应是多方面的。
 
    从微观方面来看,忙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精神方面;一个是物质方面。
 
    精神方面的收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忙满足了个人偏好。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在忙碌中度过一生的。长期的忙碌将使忙碌本身习惯化和潜意识化,并渗透到民族的性格之中。对于一个人而言,忙碌本身也具有一种惯性,长期的忙碌将

使忙本身构成一个人偏好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忙惯了就不习惯闲,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另外一方面,忙也减少了精神空虚。忙减少了未来不确定性所带给人的恐惧和痛苦,从而也使生活更充实和更有意义。
 
    精神方面的成本主要有:忙本身是对人性的压抑。人的本质是追求闲,而不是忙。马克思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页)亚里士多德说: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着一个枢纽在旋转,这个枢纽就是闲暇。在闲暇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存在的本质。所以,一方面,我忙故我在;另一方面,我闲故我真正在。
 

中国大学排名


    物质收益主要是指增加了个人收入。这多年中国人收入水平的极大提高,一方面应归功于制度创新;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人忙的结果。
 
    从宏观方面来看,收益主要表现在GDP增加方面。这些年中国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人的勤劳和忙碌。忙的宏观成本是:忙并不能保证财富的分配一定合理;忙很可能导致宏观低效率。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某些制度约束。如高投入、低产出就是这种情况。再如有的学者研究后认为,中国人勤劳而不致富,这里深层次原因也与某些制度约束有关。所以,在制度存在约束的条件下,忙有可能只表现为瞎忙;并且有些人在忙着,有些人却闲着并享受着忙的成果。
 
    从发展的角度看,理想社会应实现忙与闲的有机统一。忙与闲的分离是社会不均衡的表现。
 
    在奴隶社会,忙与闲的对立是赤裸裸的。一方面,奴隶主有太多闲暇的选择度;另一方面,奴隶却没有任何闲暇的选择,并且奴隶的忙表现为一种非人的忙。马克思说,在奴隶社会,奴隶的全部时间就象牲畜的的全部时间一样都属于奴隶主。
 
    在封建社会,忙与闲的对立是建立在等级特权制度基础上的。当然,封建社会忙与闲的对立与奴隶社会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徭役制度下的剩余劳动具有独立的、可以感觉到的形式。”“例如瓦拉几亚的农民为维持自身生活所完成的必要劳动和他为领主所完成的剩余劳动在空间上是分开的。他在自己的领地里完成必要劳动,在主人的领地里完成剩余劳动。所以,这两部分劳动时间是各自独立的。在徭役劳动中,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截然分开。”“领主的贪欲则较简单的表现为追求徭役的天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资本主义社会,忙与闲对立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恩格斯说:“由私有制造成的资本与劳动的分裂,不外是与这种分裂相适应的并从这种分裂产生的劳动本身的分裂”(1843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说:“不劳动的社会部分的自由时间,是以剩余劳动或过度劳动为基础的,是以劳动的那部分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一方的自由发展是以工人必须把他们的全部时间,从而他们发展的空间完全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为基础;一方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改革:过程比结果更重要(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