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公司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1)(2)

2014-07-17 01:09
导读:按照笔者的理解,私法当中的提示性规范,根据其介入一定私法关系并发生效力的时候,具体如何考虑当事人的意思或选择,又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纯粹的
 

按照笔者的理解,私法当中的提示性规范,根据其介入一定私法关系并发生效力的时候,具体如何考虑当事人的意思或选择,又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纯粹的提示性规范、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和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三种类型。 

纯粹的提示性规范,其介入一定的私法关系并发生效力,需要以特定私法关系之全体当事人的共同选择或接受为前提。该种私法规范,往往包含或规定了特定私法关系当中某些必要的、合理的、公允的或是习惯性的做法,其作用主要在于向当事人提示特定私法关系当中利益安排或事务处理方面的某些可供借鉴的范式,从而有助于当事人减少缔约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达到其鼓励交易、促进交易之目的。比如合同法第12条关于合同一般包括哪些条款的规定,再如公司法第72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规定,即属于纯粹的提示性规范。纯粹的提示性规范,有时也会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特定的利益安排或权利义务关系,但通常也不会具体规定当事人之间一定利益安排或权利义务关系的分寸、尺度或标准。 

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其介入一定的私法关系并发生效力,通常都需要以特定私法关系之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或要求为前提。该种私法规范,大多包涵或规定了一定私法关系当中特定利益安排或权利义务的具体的分寸、尺度或标准,并且通常都是在当事人之间欠缺相应的、必要的共同意思,或者当事人之间的相应约定存在含混、模糊之处的时候,通过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或要求,而得以介入和适用于特定的私法关系,进而使当事人之间具体的利益安排或权利义务关系得到界定或澄清,或针对这些具体的利益安排、权利义务关系,相应提供基本公允、现实可行的标准或尺度。例如,合同法第62条关于合同约定不明时如何处理的规定,即属于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另外还有个别的补充性提示性规范,必须要通过特定一方当事人的主张和选择,才能够具体适用于一定的私法关系;例如,合同法第70条规定“债权人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住所没有通知债务人,致使履行债务发生困难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将标的物提存”,即属于必须特定一方当事人主张和选择方可具体适用的补充性提示性规范。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其具体适用仅需要一方当事人的意思或选择,特定私法关系当中一旦出现了可适用该种提示性规范之情形,此时只要任何一方当事人主张并选择适用该种规范,用以澄清或界定具体的利益安排或权利义务,该种规范就可以介入和适用。此时,该种规范所包涵的具体利益安排或权利义务关系的分寸、界限、尺度或标准,即可被推定为双方当事人之共同意思;对方当事人对此只能接受而没有反驳的余地,这也是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明显区别于纯粹提示性规范的地方。 

私法当中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其介入一定的私法关系并发生效力,需要以特定私法关系当中特定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或要求为前提。该种私法规范,通常都是出于维护、保障社会的基本价值关系以及具体私法关系当中的公平、正义或和谐的需要,如果一方由于他人违反法律或违反约定,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正当利益或合法的权利、利益受到损害,该种私法规范就会发挥作用。当事人可以基于自己的意思和选择,援引或依据私法当中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主张、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寻求法律救济。例如,民法通则当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合同法第109、第111、第112、第113等条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均属于该种私法规范;再如公司法第153条关于股东诉讼的规定,同样也属于救济性提示性规范的性质。私法中的救济性提示性规范的具体适用,通常都需要以具体私法关系当中因他人的违法或违约行为而蒙受不利益的一方当事人的主张和要求为前提。 

法律规则都是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对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介入和干预,不外乎公平、正义、效率、和谐等方面的考虑。具体的法律规则,其存在的必要性及其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力度、方法,应当取决于该特定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并且应当考虑到其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形态或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 

私法当中的强制性规范,通常都是为了维护、保障社会生活和经济交易的起码的秩序和可预期性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序良俗。笔者认为,本文所讨论的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既不涉及社会的公共利益或公序良俗,同时也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或扰乱社会生活、经济交易的基本秩序,其性质仍然属于当事人之间在法律秩序允许的意思自治范围内,如何进行具体的利益安排、利益分配或怎样处分自己权利的问题。这样的性质也就决定了法律对该问题的介入,必须要顾及和考虑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而不能强行加以限定或干预。如此,也就基本上排除了强制性规范介入或适用的可能性。 

排除了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的介入和适用之后,本文关于法律是否应当介入和规定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的探讨,也就简化为只须针对私法中的提示性规范展开分析和讨论了。接下来,探讨法律上是否有必要以提示性规范的方式,介入和规制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则需要借助本文前面对于私法中的提示性规范的进一步分类,通过界定和区分前述三种不同性质的提示性规范各自在私法制度和私法关系当中不同的功能、作用和意义,具体地进行分析和讨论。 

按照本文前面的分类方法,私法当中的提示性规范,可以进一步地区分为纯粹的提示性规范、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和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三种类型。这三种提示性规范,在现代社会的私法制度和私法关系当中,各自具有着不同的功能、作用和意义。 

纯粹的提示性规范,通常针对的是特定私法关系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或具有一定重要性的某些事项或环节,并针对这些具有着普遍意义或重要性的事项或环节,向当事人提示和提供其可以遵循、参照、借鉴或选择的特定的范式。纯粹提示性规范的立法宗旨或内在价值追求,基本都是出于提高交易效率的考虑,其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即在于通过向当事人提示一定交易或一定私法关系当中某些有益的范式,使当事人能够借助于这些范式进行有效的沟通或谈判,并能够遵循、参照或借鉴这些范式合理地安排其权利义务关系,从而降低当事人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达到法律之鼓励交易、促进交易的目的。 

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相比于纯粹提示性规范而言,其中往往更多地包涵着法律上追求公允、公平或和谐的立法目的或价值取向。补充性的提示性规范,通常都是在纯粹提示性规范已经提示的若干事项的基础上,针对一定交易或一定私法关系当中涉及到当事人之间具体利益安排或具体权利义务的某些关键问题或重要条件,进一步地予以补充性的提示和规范;一旦当事人之间对于这些关键问题或重要条件,未予明确约定或缺少必要的共同意思,此时,补充性提示性规范所提示和规定的某些具体利益安排的通常的、基本公允的分寸或界限,或是关系到当事人具体权利如何实现、具体义务如何履行的相对公平、合理的标准或尺度,就可以通过任何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或要求,得以在法律上推定为当事人之间的共同意思,进而适用于现实具体的私法关系。 

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则主要体现着法律维护和保障当事人之间的基本价值关系,进而维系社会之公平、正义、安定、和谐的价值追求。需要明确的是,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针对的仍然是当事人在意思自治范围内如何处分自己权利的问题,其适用或发生效力也必须要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思和选择,惟有当事人自己主张权利、行使权利和要求法律救济的,该种法律规范才可以介入和适用。救济性的提示性规范,往往会包涵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向当事人提示其在特定情形下,维护自己权利和寻求法律救济的可供选择的机会、途径、方法,即针对一方违反法律或约定而导致另一方蒙受不利益,或导致双方之间利益关系、权利义务严重失衡,违背了社会生活当中某种既已存在和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或价值标准的情形,通过区分不同目的或不同性质的私法关系乃至当事人所处的不同情境,相应考虑蒙受不利益一方的特定诉求和客观需要,分别赋予当事人以维护自己权益和寻求法律救济的抗辩权、撤销权、请求权或起诉权。其二,则是区分不同性质的私法关系或法律纠纷,向当事人提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具体范围、尺度或标准;这方面的内容,有时也会与补充性提示性规范甚或是纯粹提示性规范的部分内容发生交叉,某些已经规定了当事人之间具体利益安排或具体权利义务的范围、分寸、尺度或标准的补充性提示性规范,甚或是个别的包涵着类似内容的纯粹提示性规范,也可能会通过救济性提示性规范的援引,而得以发挥救济性提示性规范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已经基本明确了纯粹提示性规范、补充性提示性规范和救济性提示性规范各自不同的功能、作用和意义。下面,笔者就依据这三种提示性规范各自的功能、作用和意义,具体分析和探讨这三种提示性规范是否有必要介入和规定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 

首先,就纯粹提示性规范的功能、作用,及其通常所针对的事项或规定的内容来看,私法关系当中凡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或重要性,同时又存在着现实的或应然的有益范式的事项,基本上都能够在私法当中相应找到纯粹提示性规范与之相呼应。具体到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违约责任,目前公司法第28条当中已经有了概括的规定,明确肯定了股东之间可以约定并追究违反出资义务的违约责任;那么,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作为股东之间一种具体的违约责任形式,法律上有没有必要作出进一步的、专门的提示和规定呢?按照笔者个人的理解,探讨法律针对某一具体事项是否有必要设置纯粹提示性规范,主要应当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当考量该具体事项在特定私法关系当中的普遍意义或重要程度,愈是具有普遍性或重要的事项,愈是应当加以规定和提示;另一方面,应当考量现实中业已存在并且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范式,与法律内在追求的、应然的范式,其各自在借助或依赖提示性规范的程度上的差异,相比于那些现实中业已存在并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范式,法律内在追求的、应然的范式则应当更多地或优先地加以提示和规定。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是关系到法律上和实务中如何具体落实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违约责任,具有着相当的普遍意义同时也相当重要的法律问题。就其普遍意义和重要程度而言,这一问题至少堪与目前公司法当中已经提示的那些林林总总的事项相比肩。同时,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其中还体现着诚实信用、公平等内在价值追求,这一措施对于切实强化股东的出资义务,有效保障守约出资股东之正当权益,乃至维护公司法律制度的正常运行,都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股东违反出资义务时的权利限制,作为股东之间具体利益安排乃至整个公司法律制度当中的应然的、有益的范式,法律上理当予以提示和规定。 

其次,就补充性提示性规范的功能、作用及其针对的事项和规定的内容来看,特定的私法关系当中补充性提示性规范所规定和提示的内容,通常并不影响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成立、变更、消灭或其性质,在这一点上,该种规范显然不同于强制性规范,强制性规范所规定和要求的事项,通常都是影响到一定的私法关系之成立、变更、消灭或其性质的必备的法律要件。补充性提示性规范虽然并不影响当事人之间一定法律关系的有无或其性质,但在特定情况下该种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该种规范所针对的,通常都是特定私法关系中需要当事人明确约定但又有可能被当事人遗漏或含糊的重要事项,比如当事人之间具体界定某些重要权利或义务的必要条件,或者当事人行使某项重要权利或履行某项重要义务的具体的范围、尺度或标准等事项。这些事项,可以说都是特定私法关系之当事人达到其目的或完成其交易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达成共同意思的事项;如果没有就这些事项达成明确的共同意思,当事人之间某些重要的权利或义务就无法具体界定或无法实际操作,当事人在特定私法关系当中就很可能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此时,如果没有补充性提示性规范的介入和适用,当事人就无法完成一定的交易或无法实现其构建或参与特定私法关系的目的。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国有资产产权的二重性困境的法律规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