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影响行政执法效能的主要因素及对策(1)(2)

2015-01-31 01:04
导读:三、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效能的对策 (一)夯实立法基础,使依法行政有法可依 立法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加快立法步伐

三、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效能的对策

(一)夯实立法基础,使依法行政有法可依

立法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因此,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WTO要求的法律体系,是当前行政法制建设很重要的任务。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立法观念。要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行政立法经验,并注重立法模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增加适当的预前性和超前性,为行政执法奠定一个良好的法理基础。其次,确定统一的立法体制,明确行政立法权的专属范围,明确规定地方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的具体权限范围,从源头上杜绝地方和部门利益的争执,以防止执法过程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第三,加快我国行政程序法、行政强制法等急需的法律规范的制定,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使行政执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四,加快我国现有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废,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人员的权职范围和法律责任,以保证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各司其职,同时,又可逐步消除现有规范性文件中的不透明、效力低、分散混乱等现象,为行政执法的统一、公平、公正提供条件。第五,健全立法程序,确保立法质量,限制立法过程中部门之间的争权、争利。第六,统一法律解释权,明确解释权的权限,防止解释法律和适用法律的任意性。应当看到,一个法律文件制定得成功与否以至于最终能否被有效地施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法是否正确而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以及它所要调整的那部分社会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立法必须提高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使法律充分体现民意,与社会生活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防止立法中渗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影响法律的全面、公正和完整。同时,避免各种规范性文件在调整社会事务时发生重复、冲突或疏漏,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日益明显,经济运行、经济关系等市场化取向表现的将更为充分,这必然导致对我国传统行政执法模式的冲击,传统的行政执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为此,要推进行政执法模式的改革,实现执法重心转移。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一是要从制度上保证行政执法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完善行政机关的组织、行政授权、行政程序的法律,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改革传统的以区划设置为基础的行政执法体制,理顺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关系,明确划分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避免扯皮现象。三是进一步贯彻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三乱”行为,削弱部门权力利益。四是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行政执法内部监管机构,依法进行授权行为和委托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是依法行政的“拦路虎”,一日不除,依法行政就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为此,要严格按照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指示、指令精神,严肃查办地方封锁案件;继续大力改革财税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削弱地方保护主义的内在动力。

(三)完善行政执法的法律监督机制

法律监督是行政执法的法治化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以国家权力机关为核心的外部的、公开的、长期的,而且是具有系统的法律监督体制,是发挥行政执法效能的关键。首先,要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除了要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加强监督力度外,还应尽快制定监督法,特别是要完善人大的宪法监督制度、财政监督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权以及人事任免权制度。其次,要完善行政监督体制,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督机关,其地位要提高,职权要扩大,工作独立性和专业性要加强,这是实施行政法制监督的组织保证。同时,要重点落实行政复议制度,这是实现上级行政主体对下级行政主体实施监督的重要途径。第三,要加强和完善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要通过制定配套的法律落实和完善宪法规定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制度。第四,加强群众监督,特别是社会舆论监督。运用举报、检举、揭发、控告、建议和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进行批评等有效方法,对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促进行政执法活动的合法、公平、公正,有利于增强执法者对人民的责任心。这种监督必须形成制度,切实加强。使它们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并形成监督合力。

(四)狠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首先,要重点培养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这是实现依法行政的思想前提。崇尚法治的信念会驱使人们为加强法治而努力奋斗,蔑视或规避法制的思想必然导致法制废弛。因此,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法工作的优劣。因为执法人员是执法工作的主体,他们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法律现象的理性思考,对法律功能的清醒认识,对法律规则的正确领会,是正确执法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坚持不懈地抓紧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法律政策教育和业务培训,这是提高执法人员执法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三,加强考核、任用、奖惩等制度建设,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职、辞退等具体制度,突出严字,严格管理,严明纪律,赏罚分明,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 从严整治违法违纪行为,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清正廉洁、作风过硬、深得人民信赖的行政执法队伍,促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必须革除一切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必须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必须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强化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解决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条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正钊主编,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行政诉讼法学,罗豪才主编,1990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3、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199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行政法学,姜明安主编,199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5、论中国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1995年刊载中国法学第六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法理思考和重置(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