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刑法的成本分析(1)网(2)
2015-05-12 01:12
导读:(4)确定性成本与无溯及力成本。刑法确定性指从刑事法规外部确定犯罪构成的范围目的防止抽象法规适用范围之外,表现为禁止类推以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
(4)确定性成本与无溯及力成本。刑法确定性指从刑事法规外部确定犯罪构成的范围目的防止抽象法规适用范围之外,表现为禁止类推以防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①明确性导致确定性成本。刑事法规明确性但随社会的发展推进,犯罪内涵特征也在发展变化,用明确的法律规则处理个案有时可能牺牲个别正义,因为刑法规则中找不到合理处理方式或干脆搁置,这都导致巨大代价或成本损失。②限制自由裁量权导致确定性成本。贝卡利亚以个人性恶为由极力倡导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这种严格罪刑法定无法真正实现刑法正义。有时会因为无法可依而放纵犯罪。③无溯及力成本。法不溯及既往一方促使司法及时性处理案件,另一方也鼓励罪犯逃脱。这种逃脱使罪犯逍遥法外,从而丧失社会正义。
3.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刑法成本。
(1)未明确指出尊重人权原则,尽管倡导罪行法定实际上起保护人权作用,但国外经常攻击我国没有关注人权,从而导致一定的成本。
(2)死刑过多使用,代写
医学论文刑法主要目的是预防犯罪,而现实过多使用死刑,一方面降低死刑价值,另一方面判决是社会资源的流失。
(3)罚金刑的卑微。罚金刑的卑微是指没有发挥刑法的功能作用,特别对于有钱人罚金刑起着无关痛痒的作用。而且长期严刑峻法不能融入经济一体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二、降低刑法成本的几点思路
1·扩大缓刑的适用,加强人权保障。通过缓刑期满,刑法不再执行,引导犯罪分子自我改造利于社会建设;另一方面不执行死刑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又有无形威慑力抗拒改造将会撤消缓刑恢复执行,另外刑事立法应“以人为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2·减少死刑,提高罚金刑地位,加强对服刑人员的关怀。代写
工作总结对于重大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分子可以执行死刑,但贯彻少杀慎杀。如过多使用,一方面使人们同情犯罪人,另一方面使社会上犯罪分子麻木不仁进一步铤而走险。对于经济犯罪可以单独罚金刑,以罚金惩罚犯罪人的贪利心理,一方面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使犯罪分子无利可图,从而恢复常态。对经济犯罪人处死刑有违刑法的初衷,国家没有必要置之于死地。对服刑人员的人性化关怀有利于改造并回归社会,降低社会成本。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立法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诚信法,司法部分放权于社会让社会来惩罚犯罪分子。对一些轻微犯罪及一部分经济犯罪可以通过背信条款通过社会组织建立失信记录使之不良行为暴露,他人不敢与之交往或交易从而逼迫犯罪分子走上正道。同时在立法中部分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有能力机构通过投标等方式来进行并由权力机关把关,这样可以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
4·引入“保安处分”,建立社会预警系统。我国刑事基本上是事后主义,但由于事后主义导致后果很严重。比方罪犯被杀无能复活等因而有必要在事先加以防范,必要时采取“保安处分”,这样有利于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大成本的损失。
5·降低刑法的必要成本和不必要成本以及全球一体化成本。(1)培育市民社会减少价值成本和制度转型成本、社会成本、错误成本。(2)改进立法技术,降低立法成本和司法成本。(3)与时俱进,把握刑法条文,降低明确性成本。(4)确保司法正义,适当适用自由裁决权降低确定成本,保护公民社会权益,有限的溯及既往能降低无溯及力成本。(5)与国际刑法接轨,加强新型犯罪立法司法。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刑法的启蒙·(M)·法律出版社,1998
2.[意]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3·加里·S·贝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1993
4·陆学艺等·转型的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5·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6·刘明祥·刑法中错误论(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