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公司刑事责任初探(1)(2)
2015-06-23 01:00
导读:1.价值论思维模式下的考证价值论的思维模式主张功利主义刑法,主要从诉讼实践考虑,出于功利需要,刑法的机能在于保护社会,一种犯罪既然构成对刑法法益
1.价值论思维模式下的考证。价值论的思维模式主张功利主义刑法,主要从诉讼实践考虑,出于功利需要,刑法的机能在于保护社会,一种犯罪既然构成对刑法法益的侵害,刑法将其纳入调整范围是必然趋势。“刑罚不外是社会对付违反它的生存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2]从法人犯罪立法历史看,由于法人的越轨行为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而单纯依靠民法、
行政管理法很难进行有效地规制。于是一些国家便突破了罗马法“法人不可能犯罪”的原则,试图从刑法的角度以法人进行规制。18世纪英国法院就对不履行修路和桥梁等法律义务而造成危害后果的公司追究刑事责任。法国1670年刑事法令规定了法人诉讼程序并设置了罚金、剥夺特权等刑罚措施,其1993年刑法典更是进一步明确规定了法人犯罪的罚金、解散等10种相应的刑罚措施。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各种经济犯罪不断增多的情况,较快地在立法中明确了法人(单位)犯罪。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承认及有限责任的巨大诱惑使得一人公司在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社会大量普遍存在,一人公司犯罪也必将是我们这个社会不容回避的严峻社会问题,因此,追究一人公司犯罪的刑事责任是刑事政策的要求,是方便有效地抑制一人公司犯罪的功利要求的体现。
2.前南斯拉夫法人客观责任论的有益启示。在前南斯拉夫法人犯罪仅限于违反财政经济法规的经济违法行为罪,这是一种区别于普通刑事犯罪的独立的轻微犯罪,该理论认为这两者负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不同的。刑事犯罪的刑事责任的根据是犯罪的客观事实(客观责任)和行为人对所实施的行为的一定的心理态度(主观责任)的统一,因此,这种责任具有主客观性。而法人的经济违法行为罪的责任根据仅仅是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这一事实,即客观责任。法人是通过它的管理机关和(或)负有责任的人或受权代表法人的人员而存在并进行活动,这类机关或负有责任的人或受权代表法人的人员的违法行为同时构成法人本身的违法行为,因此,就法人的责任来说没有必要提出法人犯罪的主观要件,法人的责任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对法人负有责任的人对经济违法行为承担责任或者法人的管理机关或应负有责任的人没有进行应有的监督[3]。虽然该理论的某些观点失之偏颇,但其从客观责任立场出发,将法人刑事责任和自然人刑事责任分离仍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我国法人(单位)犯罪的立法是倾向客观主义,侧重于从“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一客观责任考察法人(单位)犯罪。“我们之所以必须承认法人犯罪或者说国家之所以必须追究犯罪法人的刑事责任最根本的理由是法人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4]。因此,从我国现行刑法立法层面上看,追究一人公司刑事责任的基础应是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的客观事实即客观责任。
大学排名 3.人格独立视角下的组织体责任。根据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规定,一人公司依法成立,即一人公司的设立以及存续均具有合法性,一人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该财产作为一人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物质基础在法律地位上与单一股东或单位成员的财产有着根本区别,一人公司以公司名义作出公司行为,与单一股东及其他公司成员的自身行为相区别。一人公司具有独立的利益追求,其在法律范围内追求的利益构成了对公司债权人的偿债担保,而不是直接转为股东的个人私利[5]。当一人公司具备上述特征便具备人格独立。“法人虽然无法与自然人一样有身体的动静,但法人等企业体的活动乃是不容怀疑的客观事实,实质上法人是超越于各个法人成员而实际存在于社会”。对于一人公司,正是违反了其自身被法律赋予的守法、管理或者回避危险发生的义务而必须追究其自身责任。
综上所述,从价值论及功利主义考虑,立法上对一人公司的确认表明,面对必将涌现的大量一人公司犯罪的事实,我们需要对一人公司犯罪实施犯罪化;从本体论上而言,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个人责任的框架,在传统责任观念的束缚下讨论一人公司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一人公司刑事责任既是对已然法人犯罪的回顾,又是对未然之罪的前瞻,它应是一种客观组织体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天鸿.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579.
[3] 何秉松.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95.
[4] 娄云生.法人犯罪[M].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5.
[5] 毛珍珍.新公司法背景下一人公司的刑法地位探析[J].
法学,2006,(7):70-71.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