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权的立法思考.(1)网(2)
2016-01-25 01:13
导读:第三,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刑讯逼供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我国缺乏自由排除法则等先进的诉讼理念,是我国至今无法减少刑讯逼
第三,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刑讯逼供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我国缺乏自由排除法则等先进的诉讼理念,是我国至今无法减少刑讯逼供等非法取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由排除法则强调的是自白的任意性,而自白的任意性又是以沉默权为基础的。可以说,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相反却规定其有如实陈述的义务,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最本质根源。在当今世界,一切文明的法律制度都承认任何公民都有免受肉体或精神上的虐待或侮辱的权利以及无辜者不受定罪或处罚的权利。这些权利如何保障?必须靠反对自我归罪之特权来保障。尤其在中国这种刑讯逼供现象根深蒂固的国家,更需要以反对自我归罪之特权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不确立沉默权制度,中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改善。⑥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沉默权制度的立法建议及其相关问题
(一)沉默权的立法建议及其配套制度的建立
实行沉默权制度的许多国家都认为,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是一种宪法权利。代写论文 因此,如果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也应当首先在宪法上作出规定。但是,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及修宪的复杂性,我认为当前最迫切且可行的是修订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沉默权应当存在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因此需要在侦查、提起公诉及审判阶段分别做出规定。具体而言,修改的内容应当包括:第93 条增加“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首先告知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或者回答问题的权利”,删除“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的相关规定;第139 条应当增加有关“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保持沉默或作出回答的权利”的规定;155 条增加“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有对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或不予陈述的权利。”当然,沉默权制度是一种系统工程,我们还应当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如强化律师的作用来制约侦查权的滥用;放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诉讼政策等等。⑦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保护被告人权利与打击犯罪相结合。英国1994 年《刑事审判和公共秩序法》改变了犯罪嫌疑人享有沉默权的传统做法,代之以要求嫌疑人回答警察的讯问;⑧美国通过判例形式确立了米兰达规则的例外情况,⑨这种改变反映了西方国家对沉默权问题的重新思考,也可以看出沉默权制度在一些国家正受到限制。我国目前“犯罪率不断上升,暴力犯罪、有组织犯、智能型犯罪日益猖獗,社会治安状况日趋严峻,而各侦查机关所拥有的侦查技术、装备普遍落后”,⑩因此我们也应当本着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与打击犯罪相结合的思想,对沉默权的行使作出一定的限制,否则将造成犯罪率上升,司法成本增加等问题。
2.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没有沉默权。从沉默权产生和存在的根据看,最主要的是为防止政府随意侵入私人领域提供有限的保障,而自诉案件是公民之间的对抗,除居中裁判的法官外,没有公共权力介入强迫个人控告对方,公民个人也无能力迫使被告人自我归罪。在自诉案件中不存在侦查人员、检察人员的讯问,案件的证明责任由自诉人承担,被告人承担起反诉时的举证责任。如果赋予被告人一方的沉默权,实际上就打破了自诉人和被告人之间的平衡格局,对自诉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不能享有沉默权。
四、结语
沉默权是一项保障人权的司法制度,是现代诉讼制度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其对配套制度要求较高,同时可能对控制犯罪的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司法资源不足,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个人权利难以充分张扬的国家,沉默权的确立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注释:
①范晓阳,孙放.沉默权制度探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第37 页.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②本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刘金友教授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第378—379 页的相关内容,当然在阐述时已做了相关变动。
③易延友.沉默的自由(三).中国律师.2000.(3).第70 页.
④易延友.沉默的自由(五).中国律师.2000.(5).第57 页.
⑤楚天鸿.沉默权问题研讨会综述.中国法学.2002.(1).第188 页.
⑥本部分论述主要参考了刘金友教授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第393—405 页的相关论述,论述时笔者进行了相关变动。
⑦关于沉默权的相关配套制度的论述,楚天鸿《沉默权问题研讨会综述》中提出了6 条建议,详见.中国法学.2002.(1).第188—190 页.
⑧陈光中,严端.刑事诉讼法修改稿与论证.第184—185 页.
⑨曾耀林.简论沉默权对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意义.第40 页.
⑩熊秋红.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第253 页.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