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合同法中的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研究(2)

2017-09-14 06:00
导读:二、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 这是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核心条件。它要求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没有过错。如果情事变更是由于当事人主观过错所致

  二、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

  这是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核心条件。它要求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没有过错。如果情事变更是由于当事人主观过错所致,则该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所谓不可归责于当事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当事人对情事的变化无法防止,无法避免。如果当事人对能防止、能避免的事变没有采取积极措施,则应承担因此所造成的损失。二是当事人对情事变化的后果无法克服,也就是说当事人因情事变化后,无法替代履行,无法采取任何补救措施,或者说采取补救措施超出其负担能力。有的学者将这一条件表述为“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注:杨立新:《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第2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第416页。)是不准确的。在事实上, 情事变更的发生可能由一方当事人的主观过错引起的,而另一方根本无过错,但又无法查出过错方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仍可以主张适用情事变更原则。但是,如果查出有过错一方的事实证据,则应由过错方承担风险或损失,而不能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如果双方当事人均有过错,则应按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

  情事变更原则是在无法采取法律救济的情况下才适用的。当发生情事变更虽非当事人引起,但是可以归责于第三人时,当事人能否主张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有的学者认为,这种情况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注:彭诚信:《情事变更原则的探讨》,《法学》1993年第3期。 )笔者认为,对此不能一概而论,而考虑第三人有无承担赔偿损失的能力。如果对第三人行为不能采取法律救济方法,当事人就有权主张情事变更原则。比如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变动,当事人无法向政府请求救济,则对因此而发生履行合同显失公平时,当事人有权主张情事变更原则,而应该由第三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如甲乙签订租赁合同,约定五天后乙租用甲的房屋一间。在此期间,房屋因丙吸烟不慎起火烧毁,甲不能按时向乙交付该房屋,使乙因此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丙有赔偿甲的损失的经济能力和行为能力,甲就不能以标的物被破坏,主张情事变更原则抗辩乙赔偿损失的要求,而应当追加丙为第三人或在赔偿乙后,再向丙追偿;如果丙不具有赔偿甲的损失的经济能力和行为能力,甲则可以以标的物被破坏,主张情事变更原则抗辩乙赔偿损失的要求。由此可见,并非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就无条件地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并非因归责于第三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就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尽管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但是,双方当事人均负有通知对方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未通知对方,也

上一篇:法治如何中国? ——在“下乡”与“上访”之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