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法官造法(2)

2017-09-19 06:34
导读:顺着这种思路,他们主张法治应当允许并且推崇对法律的目的理解,允许并推崇以此为根据得出具体的结论,在适用法律时不能仅以书本上的法律为限,重


  顺着这种思路,他们主张法治应当允许并且推崇对法律的目的理解,允许并推崇以此为根据得出具体的结论,在适用法律时不能仅以书本上的法律为限,重要的是要认识法律所涉及的利益和目的,在正义的天枰上对它们进行衡量,最后达到某种平衡。当实在法不清楚,或者当立法者不能按法律的要求审判案件时,法官应根据正义与公平的观念进行审判,根据其个人主观意志理解和创造法律,将自己的愿望、目的和价值“插入”法律之中,说白了法官应当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司法造法的功能,法官不仅运用法律条文,而且可以自由探求生活中的“法”,从法律之外,发现社会生活生成的“活法”。

  现代以来,中国持续的反传统、革命情结、战略设计都带有一点过分迷信和推崇理性主义的味道,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乡的提出,从府推进型法治的实施,从立法过分膨胀的势头中,从无法可依到现在齐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从“无法无天”到“法律爆炸”,立法所取得的成就巨大而辉煌,我们充分体会到了理性主义法治的主导性和影响性。当今法治社会,低估立法的作用都是说不过去的,法治国家需要立法机关制定或出台更多更好的法律,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也希望有法可依,有“具体、明确、肯定”的法律可循。但是,本文更为强调一种观点,以立法为中心的思路应当被以司法为中心所替代,或者说司法更是法治建设的中心和重点[8].

  二、主动与被动:两大法系中法官的有为与无为

  如前所述,在理性主义思想的支配下,探求法律的意义就只能是探求立法者明示或可推知的意思,法官适用法律的过程是通过三段论的逻辑推论获得判决,法官必须严格按照三段论作逻辑推演,忠实或服从与法律,严格依法办案[9],法官只能被动适用于已存在的法律,不能自由心证,不能造法,法官的一切执法活动均应以立法者已有的意思表示为依归,不允许随意变更或增减法律的意思,否则就是“逾份”,就是“越权”,使法律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需要,这是立法机关的事,只有待立法的不断完善,通过立法途径才能解决。法律以外的一切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道德及当事人利害关系,均属“邪念”,都应一概予以排除,法官好比自动售货机,他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担当好一个规范的简单套用者的角色,诚如拿破仑所期许的,法律可以变为简单的几何公式,任何一个能识字并能将两个思想连接在一起的人,都能做出法律上的裁决。从这个意义上讲,法院的判决只能是法规的翻版,法官也只能是宣告或重复法规语言的嘴巴[10],是一个必须严格接受法律效力的拘束的没有意志的生灵,或者说法官不过是一种“自动适用法律之机械”,判决是“法律严格之复印”。而所谓的法治就是要求法官严格按照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来实施治理社会关系的职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种理念或者说司法模式在大陆法系[11]的国家以及我国,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或信服。理由很简单,由人的本性所决定,人有恶的方面,人有感情色彩,人们总希望“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由立法机关制定一个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对人人都一致和平等的规则来制约人的欲望,这是我们人类的理想,是法治社会的追求,法官及其政府官员只有严格依照成文的法律而不是自己头脑中想

上一篇: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