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成因及对策律毕(2)
2017-11-29 06:29
导读:从公安部分获悉,2004年,河南省未成年人犯罪发案数2945人,比2003年的2563人上升了10.17%。进进21世纪后,未成年人犯罪每年都呈10%上升趋势。就全国未
从公安部分获悉,2004年,河南省未成年人犯罪发案数2945人,比2003年的2563人上升了10.17%。进进21世纪后,未成年人犯罪每年都呈10%上升趋势。就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来说,近几年发展趋势如下:1、 1950~1956年,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国犯罪总人数均匀为20-25%,1957~1965年为30-35%;2、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出现了建国后第一个高峰期。从上表明显可以看出,虽有波折,但总体上从80年开始直至如今,该曲线呈现上扬趋势。90年代初进进青少年阶段的,恰好是***末或***后出生的人,这一代人在家庭方面,因其家长的头脑混沌初醒,加之计划生养刚刚实施,大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式,所以在80年代里,他们往往得到了较好的照顾和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因 89年风波的缘故,多少亦受到了更为严格的思想品质教育;这两种良好氛围的形成与90年代初青少年犯罪职员相对比例的下降显然是分不开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几年内因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的实施,各种复杂原因联合作用,全国的总体犯罪率直线上升,因此在青少年犯罪人数的相对比例下降的同时,其尽对人数的上升幅度还是不容乐观的:1980年轻少年犯罪总人数为36万,到1990年猛增至82万。
(二)犯罪年龄低龄化势头明显。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观,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早熟明显。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周岁开始就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的特点是敏感、好奇、喜欢模仿、爱冒险,思想十分敏锐,吸收新事物快。假如缺乏指导或者引导不当,这些特点就会成为缺点或者成为犯罪的动机。还具有好奇、取乐、讲义气等心理特征。某地乡场四周年近15岁的魏某,因到乡场上看了几次黄色录像,很想尝试一下与异性“亲热”的感觉,于一日下午等候在一个11岁的小女孩放学回家的竹林处,并蒙面操刀,强***了小女孩。某市内一个无人管教的16岁少年,整天东游西荡,无所事事,便蒙生偷车取乐杂念,半年内竟盗窃22辆机动车。某高校一男生,因多次接受同学吃请,也欲请同学吃请却囊中羞涩,遂杀人抢劫。某技校一学员与同学因争坐一条凳子而大动干戈,10余人参与斗殴,酿成一死三重伤血案。北京市某网吧的老板与几个学生因收费题目发生纠纷,学生为了报复老板,于深夜纵火烧毁房屋1000余平方米,烧死15人,烧伤7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16岁。真是一桩桩触目惊心,一件件血泪斑斑!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成人化。
当前未成年进的犯罪手段,由愚昧型向智能、成人化转变。作案周密策划,选择时机,预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留意配合。有的甚至涉及到诈骗、绑架等复杂犯罪领域,侵财特征明显,而不再以打架斗殴为主。案例:兴平市14岁的马党军和18岁的马平原两人,从咸阳乘坐出租车回家途中用暴力控制女司机杨某,拿啤酒瓶砸其头部,并持刀抢走其金项链、手链、耳环、戒指和现金。
调查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以盗窃、抢劫、伤害、强***、杀人等侵财、暴力犯罪突出,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2000年,全市共判处少年犯32人,占当年未成年犯罪人数的61.5%。其中故意伤害案6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11.5%;抢劫案件23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44.2%;强***案件3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5.8%。2001年,共判处少年犯119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73.8%。其中故意伤害案19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11.7%;抢劫案件87人,占未成年犯罪人数的53.4%。
(四)出现团伙犯罪特征且行为暴力化。
这些未成年人往往纠合成群,少者两三人,多者七八人,出于哥们义气,相互壮胆,共同作案,盗窃抢劫。手段凶狠,动辄持刀行凶、不计后果。犯罪残忍性上升,对社会破坏性增大。案例:2000年,年龄均在16至17岁的咸阳青少年豆成彬等4人,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翻窗、撬门进室盗窃5次,偷现金、实物总计人民币1468元;2002年11月下旬,宝鸡市凤翔县的7名15至17岁在校中学生联合杀死同学;往年5月初,汉中市城固县3名不满18岁的中学生共同伤害一女乞丐并致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