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索结对编程网(2)

2013-07-21 01:06
导读:3 结对编程遇到的问题 结对确实能给工作带来质的飞跃,但是通过结对实践,它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3.1 由于人员的变动,来了新成员 在这种情况下,

  
  3 结对编程遇到的问题
  
  结对确实能给工作带来质的飞跃,但是通过结对实践,它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3.1 由于人员的变动,来了新成员
  在这种情况下,前期确实会对其搭档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结队编程,可以最快的使新成员进入状态,通过后期的高效完全可以弥补前期的消极影响。
  3.2 后面坐着的人跟不上写代码的人的思路,写代码的人要不断对其讲解
  结队编程不仅仅只是一起写代码,在写代码之前也需要一起对需求进行探讨,一起讨论设计方案,达成共识之后才再一起写测试用例,一起编码,一起测试。如果出现跟不上的情况,那么赶紧停下来,需要讨论的时候到了。
  3.3 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风格,坐在后面的人不习惯写代码人的代码风格
  这正是XP另一个关键实践的必要性:代码规范。在采用XP方法后,要求所有成员编写的代码都想出自于一个人之手写的,这样才能使代码本身就是设计,方便所有成员沟通维护。通过代码规范之后,也才使XP强调的另一个关键实践“代码共同拥有”成为有效。
  结对可以使两个人精神更加集中,可扩展思路以创造更简单,更严谨,更便于修改重构的代码,所以这正应对了项目时间紧的要求。因此结对编程确实是强度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所以XP强调40小时/周的另一实践。
  
  4 结对编程的几条准则
  
  用编码规范来支持结对编程:如果两个人整天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代码风格的问题上,那么结对编程就不可能发挥它的威力。应该尝试对风格进行标准化。
  不要让结对编程变成旁观:不掌握键盘的那个人应该主动参与到编程当中,他应该分析代码,提前思考接下来的代码应该做些什么,对设计进行评估,并对如何测试代码做出计划。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有规律地对结对人员和分配的工作任务进行轮换:如同在其他的协同开发实践一样,结对编程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不同的人熟悉系统的不同部分。有规律地进行轮换有助于知识的互相转播——有些专家建议尽可能经常进行人员轮换,甚至每天进行。
  鼓励双方跟上对方的步伐:要是其中一个人相对走得太快的话,那就会大大限制了其结对搭档的作用。速度太快的人需要放慢步伐。否则这对组合应当被拆开,然后和其他人重新组合。
  避免新手组合:两个人当中至少一个有结对经历时,结对编程的效果最好。
  Pair Programming有很大的优势,是获得XP最大价值的关键。没有Pair Programming,无法实现有效的Continuous Code Review,代码质量下降;没有Pair Programming,Communication很容易弱化,进而影响Team work。然而Pair Programming是XP所有的Practices中最被争议和被认为是最难接受。
  Pair Programming是个渐进的过程,有效率的Pair Programming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Pair Programming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的一个渐进过程。 Developers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开发模式。刚开始的Pair Programming很可能不比Solo Programming有更高的效率。但适应后的Pairs的开发质量,开发时间都应该比Solo Programming有大幅度的改善。因此我们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克服结对的一些不足,相信到最后一定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斐. 结对编程技术[M]. 北京:出版社,2004.
  [2] Laurie Williams,Robert Kessler,等. Pair Programming Illuminated[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William C. Wake. 探索极限编程XP系列丛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Scott W Ambler. 敏捷建模—极限编程和统一过程的有效实践[M]. 北京:机械上业出版社,2003.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上一篇:移动播客的发展及产业模式研究 下一篇:智能机柜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