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课件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研究(1)(2)
2014-02-28 01:59
导读:从以上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为了让作业中的人工作更高效、更舒适,我们产品的设计应该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为出发点。那
从以上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和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为了让作业中的人工作更高效、更舒适,我们产品的设计应该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为出发点。那么,web课件设计主要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才能使学习者操作更便捷、更舒适,学习更高效呢?笔者认为我们在web课件设计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2.1web课件的设计应建立在脑科学和教育心理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无论课件的组织(选取的哪些内容,通过规则学习还是示例学习、通过超级链接形成怎样的结构、课件中小单元的容量等)还是界面上色彩的搭配、界面的布局,声音、图象等多媒体的组合等所有的工作都要有科学的理论所依,而不是凭着感觉走,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目前网络上运行的很多课件在设计时在这方面考虑的不多,很多工作只是凭着感觉走,结果,要么色彩搭配不合理,就是声音和图象搭配不合理,最终影响学习效果。下面举一个小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
比如说,心理学家rayner和pollatsek通过图画知觉过程中的眼动研究表明:人眼对信息区的及时注意是受物体之间差异的大小影响的,人眼总会及时把眼光移动到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物体上,并且画面中不协调的物体比协调的物体注视时间要长。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设计界面时就可以通过或动静或大小或色彩的区别来突出重点内容。然而,由于有些设计者对有关理论了解不多,在设计时只凭着感觉走,把画面设计得很花哨,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没有突出重点内容,一些非重点内容反而牵扯了很多注意力。
总之,课件设计的一切工作都要有据可循,课件的结构、单元的容量、声音和图象的匹配等等要符合大脑和心理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规律。很显然,如果我们的设计符合人类脑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将会得到大大提高。尽管,目前能够用于教育的脑科学成果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表单,心理的认知规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但了解脑科学和教育心理科学的有关理论,并把我们的设计工作建立在其上,这应该是课件设计者引以注意的问题。在这一方面,learning这个网站做得比较好,尤其把脑科学的一些成果用于指导课件的设计,有些知识的学习通过一个问题解决的认知情境来实现,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2.2web课件的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智能性
2.2.1为了让学习者尤其初学者不在课件的畅游中(尤其在比较复杂的网状结构的课件中)迷航,课件应当具有"帮助"系统,就像office中的小助手一样,帮助学习者熟悉课件的结构(本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全局关系图),帮助使用课件的交互功能等等。
2.2.2课件中应当有能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的系统,这样学习者一旦中断学习进程,就不必重新开始进入,并且,教师根据学习者与系统的交互问答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2.2.3学习者应当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或对课件设计的建议或对其中问题的处理方法提交进课件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让学习者提交其想法:

这样知识的学习模式由:

变为:

这样的好处是,首先,加强了教师和学习者彼此之间的沟通,增强了学习的反馈和评价功能,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使得课件质量不断改善,而不像以前那样仅仅依靠编制?quot;个人"的力量,最终学习者也从中受益,共享资源,不过此时的专家要加强其管理职责。
当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课件的智能性也会相应地逐步完善,比如,机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其认知水平,从而实行因材施教;机器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并能对带有学生个性特点的问题作出解答,从而具备更好的交互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