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3)
2015-12-08 01:08
导读: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
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不是削弱了,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准备时间应比传统的教学教案设计更长。抓住学生心理活动,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实施准备工作:准备学生支撑文件清单,制作学生演示文稿范例,
设计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及时改进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及时做好学生作品评价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完善任务创作;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发表推广应用学生的成果。
3.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实施
项目教学法进行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设置了合适的单元计划后,接着要考虑如何使单元计划设计的“项目”促进学生的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我认为在项目教学中应重点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
教师在提出“项目”之后,不要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提出完成单元计划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做哪些事情。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单元计划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提出的技巧,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出来,然后教师再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水到渠成,让学生自然而然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其次,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单元计划后,要求学生做出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材料清单,比如从哪里去获取相关资料,寻找相关帮助、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项目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大学排名
(2)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单元计划
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去解决“问题”,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例如教授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时,首先提出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套管理自己学习生活资源方案,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后,接着引导学生:电脑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里面存放的文件成千上万,如何管理这些文件呢?学生们在进行自主探索过程中,学习情绪高涨,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调动起来。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资源管理器,学会对文件、文件夹的新建、移动、复制、重命名、删除等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同时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计算机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如果已有知识不足,为了完成项目活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主动、自主、探究、应用性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在完成一个项目任务后而获得的成功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五、项目教学法在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课前熟悉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
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
(二)项目活动团体的确立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安排。项目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分组合作来完成,要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来确立。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项目,则要分组合作完成,因为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项目实施的步骤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
(四)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要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五)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在学生交流项目实施结果时,老师也应耐心听取,不能因为哪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不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