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建构主义与网络教学(2)
2015-12-29 01:12
导读:1.明确主题: 教师首先公布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环保的内容,为环保小论文准备素材。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为自己的学
1.明确主题:
教师首先公布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环保的内容,为环保小论文准备素材。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为自己的学习确立非常明确的目标,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2.搭建框架、进入情境:
如果把主题看作宝塔的金顶,这一步的任务则是构建塔的框架。教师抓住"环保"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具体问题与"环保"有关,如: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水污染等,把它们作为一个个节点,为主题搭建一个有具体目标的框架。
3.独立探索:
有了具体的目标,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搜寻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把找到的素材保存下来。此时,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的给予
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集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找到了更简捷的搜索信息的方法;有的则从不同角度了解了"环保"的有关知识;有的找到了多种保护环境的途径;有的还把自己找到的信息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有的学生竟然想到把大海里的水引到沙漠,让沙漠变成清澈的人造海,从而为改造沙漠服务。你能说,这不是一种创造能力的体现吗?
4.协作学习
现今社会,很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搜集完信息,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5.效果评价:
这一环节要完成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
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北师大何克抗教授认为:评价内容应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个方面。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使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信息学是一门培养创造力的学科,网络教学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运用建构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建构主义与网络教学”来源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