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价值观念 主体性 客体性 论文摘要(2)
2013-05-01 04:40
导读:总之,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问题,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主体性及其实践不仅直接决定着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总之,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问题,既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主体性及其实践不仅直接决定着人们价值观念更新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而且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富裕程度,其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尺度,既是衡量社会主体现代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转型的重要条件。对于落后地区而言,努力提高人的主体性,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是加速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二
价值观念更新突出强调主体性,但同时又受到客体性的制约。价值观念更新的社会制约性根源于价值观念的客体性。具体表现为:
其一是价值的客体性,包括价值客体的客观性、功用性、受动性和历史性。价值客体的客观性是指现实的价值关系中,价值客体是作为主体的对象而客观存在的性质。功用性是指价值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否则它就不是价值客体。受动性是指价值客体在价值关系中总是处于受动的地位。历史性是指价值客体作为历史的存在物的属性。客体及其功能、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其二是价值关系的客体性。价值观念作为价值关系的反映,受价值关系的制约。价值关系的性质决定价值观念的性质。价值关系的变动性作为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条件决定价值观念的变革性。价值关系的变动的方向性决定价值观念更新的趋向性。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其三是价值认识的客体性。包括价值认识的历史继承性和价值观念的传统性。价值观念作为价值认识的成果,总是以前人的认识为基础的。价值认识不仅受客观的价值关系的制约,而且受认识水平、手段和工具系统的制约。价值认识以事实认识为基础,事实认识愈深刻、愈正确就愈能为价值认识和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Ec.cn)
其四是价值实践的客体性。价值实践是价值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价值实践以现实的价值关系为基础,其作为基本的实践活动,必然要受到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制约。
其五是价值观念的社会历史性。一定的价值观念总是一定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价值关系,因而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那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新的价值关系的产生必然形成新的价值观念。而一定的价值观念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必然具有其时代特征,从而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其六是价值观念更新的条件性。它是由价值观念形成的条件性和价值关系的变动性决定的。价值观念作为客观的价值关系的反映,既取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即人口数量和可获得性资源之间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又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新的价值关系的确立,即客观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等价值关系的变革,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作为价值观念更新的基本条件,既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客体性,又表现为价值观念更新过程中的社会制约性。可以说,增强主体性,克服制约性,既是价值观念更新的主要任务,也是加快人们价值观念更新步伐的基本途径。
三
价值观念作为标志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主观反映是哲学范畴。它首先是评价性的观念。其次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观念形态,是经过长期积淀所形成的习惯和定势。再次它也是具有主体差异的观念。价值观念更新既是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对旧的落后的价值观念的辩证否定;又是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模式对旧的落后的价值观念模式的扬弃。价值观念及其模式的先进与落后,特别是诸多新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合目的性和历史进步性,只能而且必须以社会变革转型的客观必然性、合目的性和历史进步性来说明。也就是说,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和旧的价值观念的破除,既不是偶然的,更不是主观任意的。即使在同一社会,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起点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不同,对社会变革转型的反应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转型差距。因而,只有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同时,加大“条件系统”的供给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同时,辩证地看待落后地区的落后,无疑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加大条件系统供给力度的同时,必须大力提高人的现代素质和应变能力,从而为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提供切实有效的内在根据,使人们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更合乎社会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同时还应当看到,价值观念更新对于社会转型的能动的反作用。一般来说,社会转型必然引起价值观念的更新转型,必然存在着新旧价值观念的矛盾和冲突,而旧的价值观念作为旧的落后的价值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主观反映,是维护旧的价值关系和经济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旧的价值观念不破除,新的价值关系和经济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就难以建立起来。可以说,价值观念的更新正是主体性和客体性在实践基础上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磊,余卫国.西部大开发与价值观念更新[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7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