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韩剧对于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也是和谐叙事,温馨表达,纯净唯美到极致。看惯了好莱坞式的大制作和色情暴力加恐怖画面,怪不得有人看了半天或者几十集韩剧才看到恋人的亲昵动作而感叹:“哎呀,两人终于拉手啦!!”“哎呀,都拥抱了!!”,“哎呀!能看到kiss了,真不容易啊!!!”……这种调侃式的评价值得我们思考,这个浮躁充斥“激情”的年代,这种童话般的纯情竟还有立足之地和庞大的受众群体,是否是中国观众太幼稚了?难道韩国导演的这点伎俩就骗了我们吗?其实,鬼都知道韩国青年男女在国内有多么开放,私生活有多么不羁。但正是这种纯情唯美,绝对东方情调的浪漫、含蓄和温情,在这样一个商业操纵、快餐消费的文化时代,已经几乎绝迹,很难看到,所以物以稀为贵。而且因为两国文化很有亲和力,对爱情有着同质的认同,所以审美期待也很有一致性。而且这种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受众群体当然以庞大的普通民众为主体,尤其以青年人和闲散在家打发时间度日的中老年妇女占主导,如紫罗兰般淡紫色的忧伤爱情很是契合人天性中所有(尤其是女性)的敏感、细腻、童真和对理想、浪漫爱情的期待、憧憬、向往……
人物塑造上,韩剧中几乎没有一个绝对的大奸大恶的坏人,只有因情因爱的执著而做了自私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的人。卖了韩智恩房子的申东旭也只是为了怀孕的女友。姜慧媛对李英中的情感占有,“在我放开你的手之前,你不会放开我的手,这是约定。”,对于一个得不到自己爱的男人的柔弱女人,又眼看着爱自己的男人也渐渐离去,除了心痛和激起的嫉妒贪婪占有欲之外,还能怎么办?所以观众对于这样一个女人的“恶”,也只能批判地接受了。这种平淡,“中和”美,令看惯和过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现代人很是放松,因而他们可以在韩剧中觅得一方绿洲,疗养疲惫的心灵。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如果只是一味的喜和乐,就难免单调腻味,“悲情”成分也具有非凡的杀伤力。家庭的不完整:金三顺、玄真贤都无父,而且玄真贤的兄嫂也在车祸中丧生;韩智恩很小就无父无母,身世孤苦,李英中虽然有父母奶奶,但与父亲的隔阂一样令家庭不和谐。韩剧中反映的这种死亡、车祸、疾病,家庭的不健全本身就奠定了悲情的基调。而且重要的是每份感情的来之不易,“灰姑娘”的变身,总是要历经坎坷波折和不少磨难。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李英中的韩智恩,却屡次被他放鸽子,只因另一个他爱的女人,所以女主人公的一句:“你总是让我等,那么辛苦!……”,感伤的音乐恰到好处的响起,漂亮的女主人公再“梨花一枝春带雨”,你说能不让人跟着抹眼泪吗?还有金三顺流着泪的狂吼和经典名言:我现在失恋了,眼里什么都看不见。金三顺蹲在厕所,把本想在定婚宴席上用来报复负心男友的辣椒全部倒在厕所里,呛得流泪,更重要的心的哭泣。……所以,为缠绵悱恻的,绵密哀婉而又真挚动人的爱情悲喜交加,唏嘘不已,是观者在所难免的。喜中有泪,但又是大团圆的结局,光明的尾巴很是符合深谙儒家中庸之道和“温柔敦厚”的中国观众,尤其符合情感细腻的女性观众的口味。所以说,韩剧文本本身某种程度上是契合了中国受众的文化审美心理需要。
此外,韩剧在调动电视的视听语言上,功力不可小视。一大帮帅哥靓女,每部都有新的亮点:宋慧乔(饰韩智恩)、Rain(饰李英中)、元彬(饰玄真贤),这样的明星阵容真是饱人眼福。即使被称为“没女”的金三顺(金善雅饰),除了胖大的身躯,丑怪的行为举止(这是为了性格塑造的需要),其实脸蛋也是相当漂亮耐看的。当然,成功的剧作还是要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塑造。两剧中的女主人公虽然性格大同小异,但恰是这“小异”才特殊和典型。金三顺颠覆了韩剧女主人公或漂亮或纯清或泼辣或古典或时尚的的苗条美女模式(韩智恩仍属于时尚的美女型),开创丰润大龄版的女主角先河。30岁的她与27岁的帅哥的姐弟恋非常具有看点。变化百出的服饰,也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宋慧乔和Rain在《浪漫满屋》中的扮相,没有穿过一次重样的衣服,每次出场的着装都别致异样(宋慧乔的发式也很有特色,与服饰相得益彰),所以怎能不引领服饰的时尚潮流?亲近自然的精美画面,画中有诗、诗中有情的浪漫温馨的风景,色彩选择上淡雅、唯美的倾向:济州岛的迷人风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满屋”……充分调动视觉语言的冲击力,让人有身临其境,要去旅游的憧憬。还有略带伤感的音乐,轻扬优美的旋律,醉人心扉,极尽电视语言视听快感之能事。
韩剧中呈现出来的那种小资独有的浪漫情调和贵族化的生活方式是相当令人神往(贵族化的平民化)。所以如约翰﹒道克尔总结阿多诺对电视的认知:“电视的目标因而就是一种伪现实主义。他充满了形象色色的原型和程式。他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深层结构,这就是意识形态意义。它让观众身不由己认同屏幕上的东西,束缚他们令其‘婴儿般地寻找保护’,就像孩子那样,寻求和企盼精神分析可以解释的安全保障。”[1]虽然阿多若对大众文化持批判态度,对电视的看法也相当悲观,但以上的认识还算相当精辟地评价了电视吸引人的某些特征。一定意义上,电视体现的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意识形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对于韩剧的魅力和“韩流”的成因,上面除文本分析之外,同时也兼顾的分析了中国的受众群体,以及东方式的文化审美心理需要等要素。此外,我们还应该从两国的社会现状和国家政策机制方面做一个探讨。
如人民大学的马相武教授所说的:流行文化和时尚有一个原则或惯性就是由高到底。韩国对中国来说,已经是初步发达国家。这对于文化产业、流行文化和时尚进入中国有着高位优势,所以并不奇怪它能够一定程度影响或改变我们当下的流行文化的方向。而且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价值交替,经济规范和文化范式都出现大片混乱,迫切需要别人的教科书。 韩剧是儒家文化、工业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结合的成功范例,韩国先经历,所以有先讲故事的话语权和机遇。[2]
中国的确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一方面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空前紧密,打破了前现代社会的封闭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的联系;全社会甚至全世界都已经连成一体,但这种联系都不是感情上的,而是利益上的或工作上的。从情感的角度说,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反而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依赖关系解体。”[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城市人的异化感、孤独感、寂寞感、浮躁感和无根的漂浮感更加强烈。这种社会气候和文化土壤中,纯情唯美的韩剧正如一场甘雨降临下来,滋润着许多心灵沙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