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所以,以女色为美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性欲之美,二是姿色之美。前者是触觉美,后者是视觉美。诸如《韩诗外传》卷五云:“目欲视好色”。《淮南子·说林训》云:“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因此,“色”的内涵由性欲向姿色(主要是“面”之颜色和“体”之姿态,合称“姿色”。)的转变,也即是古代中国人原初美感由触觉向视觉的转变。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提升。因为,满足视觉的姿色之美,按照笠原仲二先生所说,“不仅是一般地指女性的洁白的肌肤、漆黑的头发、脸上色彩美丽的粉妆(眉黛和颊、唇的胭脂),也多指肉体、肢体形态所具有的性的魅力。”(7)这些原初的审美观念也表现于其它以“女”为原型的一系列汉字中。诸如,“好”是一女一男交合的性感美,“妙”是少女之美,“姼”是半老徐娘之美,“媄”是艳丽动人的美女(8)。这些本源于女性美的“美”、“好”、“妙”等作为审美关键词,被广泛地用于审美评价的活动中。
[注释]:*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存活在现代文论中的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批准号:05BZW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1)“羊大为美”是由宋人徐铉提出的观点。他在《校定说文解字》“美”字条下说“羊大则美”。“羊人为美”是由淮阴师范学院萧兵教授提出的观点。他在《从“羊人为美”到“羊大则美”》一文中认为,“‘美’的最古解释是‘羊人为美’”(《北方论丛》1980年第2期)。(2)马叙伦:《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第二册),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119页。(3)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4)崔恒昇编著:《简明甲骨文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5)参见尚秉和《周易尚氏学》,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2页;李树政、周锡韦复《实用易学辞典》,三环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6)廖群:《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42-43、47页。(7)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8)《说文》云:“好,美也,从女子”。徐锴曰:“子者,男子之美称”。又云:“姼,美女也”。又云:“媄,色好也,从女从美”。《说文》没有收入“妙”字,是一大失误。因为,在先秦典籍中已有“妙”字。我以为,“妙”字也指美女,而且是指美少女。总之,“好”、“姼”、“媄”、“妙”皆与美女有关,是在观赏美女活动中产生的文字。: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