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键词:《作铜锣》远距离审美 摘要:远在中国(2)

2013-09-10 01:12
导读:“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人们常常提起的。它说明在审美过程中对审美对象一定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保持一定的时间、空间、心理距离等,否则会影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人们常常提起的。它说明在审美过程中对审美对象一定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保持一定的时间、空间、心理距离等,否则会影响和削弱审美效果。在审美活动中,审美的空间距离是审美经验出现的必要前提。据现代心理学分析,距离会使人产生朦胧感,而朦胧又为想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想象则最终产生美感。我觉得《作铜锣》除了和谐流畅的曲调本身所带来的美感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乐曲所独特的表现形式正体现了远距离的美感。游行式的演奏体现了审美的空间距离,因为有了一定的距离时就会给人以各种意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就会感到格外的美。人们在远的距离中感受审美体验。乐曲《作铜锣》它不仅让人感受到时空之远,更能体会到心灵之远。夜深人静,当你躺在床上,仰望明月或是微闭双眼,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铜锣》乐声从远处飘来,忽近忽远,忽远忽近,静寂幽远之美,散发着一种特别的魅力,让你感受到音响的流动,听觉上得到了丰富和满足,同时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畅游于情感的起伏,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产生了丰富的美感体验。此时人与乐声及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宁静而幽远。让心灵在渐远渐无的境界中谛听自然的奥妙。乐曲以缓慢的节奏讲述着乡间恬淡优美的生活和心灵的向往,加上打击乐具有力度的强弱变化,形成不同音色音量的对比,产生丰富的节奏,让那种含蓄而绵长的幽远之美,渗入聆听者的心中,久久不散。《作铜锣》乐曲对时间与空间的特殊处理,及所产生的适当的心理距离,以时空、心灵之远使音乐本体产生了优美的意境和美学取向,给人以清新的美感,蕴涵了个人情感的宣泄与释放,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的精神家园的寻觅与追求⑤。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远作为中国美学的一个话题,它给予了我们深远的意蕴,也为对《作铜锣》的内涵探究和审美体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大量原生态珍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在历史风尘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的《作铜锣》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压力,逐步面临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危险。笔者坚信,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所以,仅以此文对《作铜锣》作粗浅的探析,以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认识、了解和欣赏《作铜锣》,努力使这一千百年来以口传身授方式传续于民间的艺术样式得以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①马建勋:《圆点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②俞剑华编注:《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③爱德华·布洛:《作为艺术中的因素和作为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④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⑤王伟群:《浙东锣鼓乐〈作铜锣〉探析》,《民族论坛》,2007年第10期。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特的类型电影,以其 下一篇:[摘要]接受美学的产生在文学理论界引起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