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国际上通用的三维“公民科学素养”概念(5)

2013-10-12 01:02
导读:参考文献: [1] 李大光. 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见“无用”的科学[C].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29-144. [2] 张晓芳. PUS研究的两种思路[J]. 自然


参考文献:
[1] 李大光. 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见“无用”的科学[C].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29-144.
[2] 张晓芳. PUS研究的两种思路[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20(7):55-60,93.
[3]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培训资料[Z]. 中国科普研究所,2003.
[4]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科普报告[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5] 翟杰全. 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6] Trefil J. Scientific literacy,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in flight from science and reason[C], edited by Paul R.Gross, N.Levitt & M.W.Lewis,1996(775):543-550.
[7] Miller J D. Toward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992(1):22-26.
[8] Miller J D. The measurement of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J].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998,7:203-223.
[9] 美国科学促进会.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10]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Wellcome Trust. Science and the public: a review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in Britain[J].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2001,10:315-330.
[11] Carrier R. Test your scientific literacy[EB/OL].(2001) [2005-11]. http://www.infidels.org/library/modern/richard_carrier/SciLit.html.
[12] OECD.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life: first results form the OECD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2000[R]. Printed in France,2001.
[13] Bodmer W, Wilkins J. Research to improve public understanding programmes[J].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992,1: 07-10.
[14] Lewenstein B V. Editorial: a decade of public understanding[J].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2002,11:1-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5] Locke S. Sociology an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from rationalization to thetoric[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1,52(1):1-18.
[16] Wynne B.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in 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C], Sage Publications, 1995:361-388.
[17] 苏贤贵. 多元视角看科学[N]. 科学时报, 2005-04-21.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内容摘要:人类科普事业发展到今天已逐步呈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