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这一设想,由於这批简牍一些篇章的而得到证实。稍微涉猎者都能看得出,郭店楚简的《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忠信之道》、《六德》、《五行》、《语丛》等篇幅,在心性问题的研究上,呈现出空前的规模和深度。这是一个此前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人类只有在对自然和进行了足够的认识後,才有反回头来对自己进行认识的必要与可能。於是乎,新的领域孕育出新的理论,新的理论锻造出新的术语,新的术语有时会需要新的文字。而新的文字中,最耀眼的,首推从心从身的仁字[vi]。它是当时子思学派将孔子的人道理论建基於人情、人心和人性,从而使儒家学说迈入新阶段的集中表现。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从孔子推崇“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和“欲居九夷”的言论来看,他是把自己的仁学和尸(夷)风尸(夷)俗视同一体,并以之为美的。而到了郭店楚简成书、诸子百家竞起,“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的[vii],情况便起了变化。同是孔子所提倡的那个仁,此时已不能再停留在单从九夷源头来追溯的老调调上,而更需要着眼於挖掘它的形而上学身价,发现其人情人性的本质[viii]。所以,孔子尽可以沿用以尸作仁为术语,因为他的仁学是述而不作的;而子思们的形而上的仁学,便不便再安於的茧壳,而不得不改弦更张了。於是他们甩掉了早先那个从尸的仁字,另外造出一个崭新的反映时代要求的仁字来。
仁字抛开从尸或从人的依傍,而改成从心的字样,这意味着造字者们在向世人宣告:仁德并非某个氏族(尸方或人方)所专有,也不是从哪儿借鉴和复制而来的傥来物,有如先前从尸的仁字所显示的那样;仁者人也,它本是人类(凡有“心”者)所特有和所必修的美德,是人之所以异於禽兽的天命之性。
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至少也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的大事。
只不过,这件事的推广并不顺利。与郭店楚简同时的中山王鼎的仁字依旧从尸从二,另一同时兼同地的包山二号墓的仁字也是依然故我,便透露出革新并非易事。幸好《古玺文编》上录有28个从心从身的仁字,数目可谓不小;人们把这个新字镌刻在印玺上,说明它已被采用为贵族们的名号或标记,说明这一观念还是得到重视的。
一滴水中可以见世界。一个仁字的变化,反映了儒学史上的一次大改观,是值得认真研究说明的大课题,愿与有志者共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注释:
[i] 罗福颐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第264、51页。
[ii] 《古玺文编》共收录从心从身的仁字28例,误识为“信”者22,未识者6。
[iii] 後人有将“九夷”坐实为九个实数的,其实大可不必。九者,言其多也。
[iv] 参见袁珂:《山海经校注》〈海外北经〉、〈大荒北经〉注。
[v] 阮元:《研经室集·论语论仁论》。
[vi] “义”观念在此时,也受到特别注意。只是“义”字字形在郭店楚简中有五种之多,说明它的地位尚在奋斗中。
[vii] 《庄子·天下》。
[viii] 孔子以後,学生们大体上从两种路数来仁学。易传一派,相外扩展,将仁与宇宙联系起来;子思一派,相内追求,以性情心命谈仁。此处就子思学派说。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