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2)
2014-01-13 01:52
导读:2.3 互联网内的特性与道德责任感的弱化 网络的隐匿性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弱化,法制观念淡漠。互联网的这种隐蔽性,使得在网络这个电子真空中
2.3 互联网内的特性与道德责任感的弱化
网络的隐匿性易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弱化,法制观念淡漠。互联网的这种隐蔽性,使得在网络这个电子真空中存在着道德和法律的真空。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1.5%的人曾经获取他人的邮件,6.4%的人曾经发布不健康的信息,8.4%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和文字,28.6%的人曾经获取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这些不道德行为既是他们道德责任感弱化的表现,久而久之,又会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责任感的弱化。
3 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优势
在网络时代,当大学生置身于信息海洋,面对汹涌澎湃涌来的信息时,很容易被不良信息所淹没而无所适从。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将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并相应承担选择的责任,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即教会学生克制自己,抵制各种诱惑的能力;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信息、判断各种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增强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具体说来,要教育大学生遵守网上行为规范,恰当地控制自己的网络行为,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要做到不抛垃圾信息、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作黑客,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员,并能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另外,在网络道德教育中还要加强关于技术道德与科技伦理的教育,必须向大学生阐明科学技术的两面性,使其懂得技术的滥用可能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3.2 发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
学校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把这种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内容;重视对网络知识和技术的研究探索,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以校园网为载体,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高品位和高技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用丰富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内容,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鼓舞他们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优秀文化品位,增强其抵御能力,潜移默化地达到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
3.3 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首先,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政府部门应制定网络规范,纠正网上违章,惩治网上犯罪,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其次,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运用和引进网络技术,建立“信息海关”,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第三,以网吧和网络游戏为代表的网络产业应积极与政府部门相配合,承担起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社会责任。
只要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的手段,把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同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潮流更好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不断地开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