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 辩证法 扬弃 [论(2)
2014-01-15 01:20
导读:首先:唯心主义异化观与唯物主义异化观相对应。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在黑格尔看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首先:唯心主义异化观与唯物主义异化观相对应。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在黑格尔看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就是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关系。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这种异化思想的唯心主义素质。他说:“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了;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使自己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使外化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自身的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旋转。”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绝对观念”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异化为自然界,然后又在发展中扬弃了异化,回归到“经对观念”自身。主体向客体异化的过程是主体的劳动过程,但黑格尔所承认的劳动是精神劳动,马克思从人和自然的现实关系上去理解劳动,并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人的对象化、异化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辩证地解决了主客体的关系问题。
第二,异化及其扬弃实质上就是否定之否定。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能动的实体或主体,由于它自身包含的矛盾,必然要外化为自然界。这是第一个否定;当绝对观念在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不过是自身的异在时,就扬弃了自然界而回复到自身,这是否定之否定。马克思洞察到黑格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表达了人类自我创造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辩证发展。所以马克思说:“由于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唯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唯一真正的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所以他只是为那种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辩的表达。”在这里,马克思既肯定了否定的否定是历史的运动,又批判了黑格尔把这一历史运动神秘化的谬误。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吸取了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合理内核,异化的扬弃就是对否定的再否定。马克思以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为例,他认为在分工,特别是在私有财产和高品交换出现以后,出现了以劳动异化为基础的各种异化现象,这是对人及其本质的否定。而共产主义正要扬弃异化,消灭分工和私有制,实现人本质的复归。
大学排名 在这两次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中,马克思着重剖析黑格尔关于矛盾的思想,关于否定的否定的思想和关于主体一客体关系的思想。马克思将这些思想中的唯心主义因素去掉,把它们纳入唯物主义体系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彻底的发挥,使它们成为马克思的新哲学原理的组成部分,又成为深入研究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从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创立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