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采生活的那个年代,传统价值全面崩溃,人(2)
2014-02-10 01:17
导读:“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 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的
“超人”是在他宣称“上帝死了,要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 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超人具有不同于传统的和流行的道德的一种全新的道德,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的人,是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尼采所指的“超人”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超人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超人是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超人是自由的、自私的、自足的;超人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最大的希望;超人是在不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只能使超人更坚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尼采所说的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不过,尼采并没有把超人看作是绝对的 ,他所说的超人和与超人相对的“末人”, “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超人既能自我超越,又能超越别的。
打破衰弱的神经,还我一个超人的意志。这是尼采给予我们冲击与新生。他高喊“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教育我们要“带着鞭子去见女人”。他谴责谨小慎微的过活者,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就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鼓吹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由于他对世人振聋发聩的警告,他被人们誉为“千年哲学家”。
鲁迅先生曾经在日本学习期间就接触了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的学说,而且从那里汲取了“重新估定价值”、“偶像破坏”的思想,因为这是中国人民挣脱封建主义罗网的伟大斗争所需要的。但是,鲁迅早在《摩罗诗力说》中就将拜伦与尼采作了对比,批判尼采“欲自强而并颂强者”的思想;强调“人道是要各人竭力挣来,培植,保养的”,鲁迅对待许多外来思想都是这样,他总是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并从中发现有益于中国人民斗争的道理。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种态度,应该将多元的庞杂的外来思想有选择的巧妙地服务于现实需要和个人实际,使之在现实生活中经过改造和扬弃,成为适合于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新思想。
参考书目:
尼采著:《悲剧的诞生》赵登荣译 北京 三联书店 1986年
尼采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黄明嘉译 桂林 漓江出版社 2000
尼采著:《超善恶》张念东 凌素心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W 丹豪斯著:<弗里德里希 尼采>,载于利奥 施特劳斯, 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
政治哲学史》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勃兰兑斯著:《尼采》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6年
刘小枫、倪为国主编 :《尼采在西方:解读尼采》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2年
洛维特著:《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 北京 三联书店 2002年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