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罗蒂的这套反基础主义理论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对于传统基础主义哲学的批判与西方整个后现代思潮相契合,受到了不少人的喝彩,有人甚至称他为“当今世界最有趣的哲学家”。然而他对于哲学本身的文化价值的否定以及用文学倾向取代科学倾向的作法又受到普遍的质疑。普特南就直截了当地指出,罗蒂用协同性取代客观性只能导致他自己所不愿意承认的相对主义乃至唯我论。而被罗蒂认作同盟的奎因、戴维森等人更是对罗蒂的这套理论极为反感。限于篇幅,我不可能在此对他们之间的争论细加评说,我甚至也无法对罗蒂的理论得失作从容的疏解。这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指出的是,罗蒂的理论诚然是有许多问题的,但罗蒂的价值不在于他的理论细节而在于他的视野,用学者的标准来量度他将会抹煞他为思想家在西方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注释:
①H. Putnam:realism with a human fa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l1990,p. 19.
⑧②④③⑧⑧R·罗蒂:《和之镜》,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42、14g、127、147、147页。
⑦⑧W.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中译本序”第15页。
⑩参见涂纪亮:《哲学及其在美国的》(下),出版社1987年版,第682页。
⑩⑩⑩⑩⑩⑩⑩⑩⑩⑩《哲学和自然之镜》,第158、148、316?/FONT>317、317、306、327、277、292、294、296页。
④⑩⑨R. Rorty:Objectivity Relativism and trut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p.36、36\37、37.
⑩R·罗蒂:《后哲学文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72?--73页。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