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文关键词:幸福 至善 德性 快乐 公正的现实活(2)

2014-02-15 01:39
导读:从以上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阐释可以明确的看出,幸福是属于现世的人的幸福,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存在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理性能力的行为之中

  从以上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阐释可以明确的看出,幸福是属于现世的人的幸福,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存在于人的生活经验和理性能力的行为之中。因此,它不是一种既定的摹本、固定的模式,而是动态的和发展的。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人类的一切德性实践,最终将使他趋向他自己的灵魂在沉思中获得完善”,而那些内在于沉思活动的善则是最高的善。
  三、幸福与快乐和公正
  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中,幸福虽然不等于快乐,但绝不排斥快乐;恰恰倡导幸福就是在快乐的生活之中,它是一种现实的活动,要自己亲身去体悟。本身还需要现实的条件或手段来补充,否则会很难做成或不能做成事情,所以还要强调方法运用的方式。在此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德性(道德)与快乐相融合,提出属于善的快乐是高尚的,属于恶的快乐是低级的。只有对追求美好事物,人来说的快乐才是本性上的快乐,这就是合乎德性的行为。他还重点论述了选择、节制、中庸等伦理学思想。选择追求高尚的适度的快乐而避免低级趣味的快乐,是种理智的欲望,是欲望符合理性的一种优化选择。而中庸是没有过度没有不及的适度的良好状态,他提出“中庸即德性”的观点。即:人们用理智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也无不及,而自始至终保持适中的原则。由于德性是对情感和行为中的“中间的命中”,道德德性始终是“以最好的方式行动的品质”,所以这不但需要适当的机会和时间,适当的人和对象,而且要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这使他既重视快乐的价值同时也避免了感观的快乐主义,他巧妙地把德性之“善”和中庸之“美”完美结合起来,所以他对幸福的阐述更为合理。另外,亚里士多德指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此处的“政治”主要指城邦国家和社会共同体。他在《政治学》中指出:“每一个事物是什么,只有当其完全生成时,我们才能说出他们每一个的本性,比如人的、马的以及家庭的本性。由此可见,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就像荷马所指责的那种人: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表明,人不是单个的人,是与城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人,“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也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不可缺少的”。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由此,亚里士多德特别重视城邦的生活,从而把城邦作为政治共同体追求的最高的善,离开了城邦就没有完美的道德生活。他说:“政治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保障公民的幸福(至善),只有城邦才能使人过着理性和道德的生活。”我们知道,在希腊,公正是被看作是城邦生活中最主要的政治美德。柏拉图《理想国》中也把它视为是城邦伦理秩序的基本原则,亚里士多德就继承了希腊思想的这一传统,他也把公正看作是一种完全的美德。在《尼克马可伦理学》中,他指出:“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个的德性。”他说:“所谓公正,使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表现出来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做公正事情的人,由于这种品质人们行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由此他指出:公正是德性之首,“比星辰更让人崇敬”,是“一切德性的总括”,以此来说明公正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相一致的公正行为,或没有相应的实现活动,我们论公正与否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我们所说的,一个人如若不做任何合乎道德的事情,是很难说他是道德的人。公正有两种含义:守法和平等。守法是总体上的公正。守法的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涵盖着德性的整个范围。守法和平等就是不过多地占用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也不少担对自己不利的责任。这样既不会危害他人的利益,也不会回避对自己的不利。再者守法也是法律的行为准绳,它鼓励德性而禁止恶行,还表现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当然前提是法律本身是公正的,否则反而是更大的破坏公正。因此,不公正也就是违法的和不平等的。因为不公正的人是索取过多的人或者对恶行避免的人,都不符合德性的做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特别重视公正的意义,正是立足于他的这样一种伦理思想:人都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而是社会中的人,而个人的美德实践的意义就在于服务城邦政治生活。“在各种德性之中,唯有公正是关心他人的善,因为它是与他人相关联的,或是以领导者的身份,或是以随从者的身份造福他人”。所以,亚里士多德称公正是完美的德性,“它之所以是完全的德性,由于有了这种德性,就能以德性对待他人,而不只是对待自己”,“而最善良的人,不但以德性对待自己,更要以德性对待他人。待人以德是困难的,所以,公正不是德性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德性;相反,不公正也不是邪恶的一个部分,而是整个邪恶”。故此,美德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而且在城邦生活中也有它的位置。人只有在城邦中寻求公正的生活才能获得幸福。可见,亚里士多德对幸福问题的考察也是立足于社会生活角度的现实来进行评析的。
  四、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简评
  综上可以看出,在幸福与善、德性、快乐、公正的逻辑关系中,幸福的含义得到了丰富和深度把握。幸福首先是最高的善,是人的活动的最高目标。幸福是属人的,现世的幸福;它与快乐是协调相融的;幸福也是个人和城邦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德性构成了幸福的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获得幸福的主要途径,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幸福是持久而坚固的。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幸福不是某种神的恩赐,也不纯粹是机遇的产物,而首先是对生活的热爱,然后是通过学习和努力而得的,需要完全的善和一生的时间。因此,从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理解和诠释当中可以感觉到:1.他没有完全脱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理性主义幸福观的思想,但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阐述和发展;2.在幸福的获得中更加强调了德性的重要地位。他对此不仅给予了相当丰富的理论诉求,而且更加注重了对现实生活层面的关照,并且把外在(物质)的快乐融合于德性幸福之中。这一方面超越了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崇尚人的理性力量,高扬人的道德品性,将幸福渗透于人的灵魂深处,只关注人的内在的精神追求和完满,不重视物质上的满足和享受。同时他把人的理性和感性因素恰当的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纯粹追求物质满足和感性快乐的西方感观主义幸福观(比如说费尔巴哈)。另一方面也超越了西方基督教的禁绝尘世间的一切欲望,祛除一切快乐,唯有信仰皈依上帝的禁欲主义幸福观。3.他提出了“中道”思想,要求人们遵循理性的指导,在现实生活中去完善自我。这不仅是对古希腊伦理学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在今天的政治、经济、伦理等领域,有很大的启迪意义。4.在当代世界,面对这全球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滋生蔓延,以及道德失落的现代社会病,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具有不可估量的思想理论价值。但是任何一个理论都不是完全正确的,都存在缺憾的地方。比如说,他过分强调个人的理智对个人的指导作用,忽视了理智还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哲学思维视野。还有其中德思想的一点不足:“对立的恶德较之与作为居间者美德相互之间更加对立。”此观点受到了康德的批判。
上一篇: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理士多德称,年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