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幸福;德性;中道;思辫 论文摘要:幸福(2)
2014-03-13 01:09
导读:(三)外在善的辅助 亚里士多德将善的事物分为三种:“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其中“灵魂的善”是最重要的善,心灵善就是幸福。但
(三)外在善的辅助
亚里士多德将善的事物分为三种:“外在的善”、“灵魂的善”和“身体的善”。其中“灵魂的善”是最重要的善,心灵善就是幸福。但是幸福显然需要外在善的辅佐,“因为赤手空拳不可能,或者难于做好事情。”有许多事情都需要使用一种外在的手段,需要通过朋友、财富以及政治权势等才能成功,而缺少高贵的出身、众多的子孙、英俊的相貌等就会损坏人的尊荣,也即损坏人的幸福。他论证道:“把一个丑陋、孤苦、出身微贱的人称作幸福的,那就与我们的幸福观绝不相合了。尤其不能把那种子女及亲友都极其卑劣的人,或者虽有好的亲友却已经死去了的人称为幸福的。”因为,只有客观条件得到了满足,主体才会获得一种真实的幸福。否则,主体要么得不到幸福,要么得到的也只是一种虚幻的幸福。在众多的外在善中,亚里士多德把拥有朋友看作是最大的外在的善。在他看来,不管是不幸的人,还是幸运的人都需要朋友。不幸的人,需要有用的朋友帮他减轻痛苦,走出困境;而幸运的人,则需要高尚的朋友来接受这种善,并以此来观照自己行为的高尚与否,因为此时“朋友就是另一个自我”。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去追求一种“善”的真正的友谊,才可以使彼此共同提高,使我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幸福。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幸福套用梭伦的描述就是“幸福就是具有中等的外部供应,而做着高尚的事情,过着节俭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追求的是一种人的全面的善,把这种全面的善贯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种全面的积极的幸福观。这种幸福首先要求人们注重内心的德性修养,以德性的标准要求自己;然后以平和中道的态度对待机遇,对待外在的条件,在应该的时间做应该的事情;同时还要尽量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拥有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必要的外在善作为补充。在现实生活中若能做到如此,我们就能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人生变故,以豁达的必境对待得失,获得一种真正的人生幸福。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