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包装文化的美学思考(2)
2014-05-12 01:12
导读:首先,对包装色彩的要求。产品包装最终要面对的对象是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消费者成为评价包装设计优劣的裁判
首先,对包装色彩的要求。产品包装最终要面对的对象是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包装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消费者成为评价包装设计优劣的裁判。在商品包装设计元素中,色彩冲击力最强。丰富的色彩传递着各种不同的情趣,展示着不同的品质风格和装饰魅力。
商品包装所使用的色彩,会使消费者产生联想,诱发各种情感,使购买心理发生变化。洗洁用品用冷色调较多,尤其是蓝色,给人一种清新干净的感觉。在绘制食品包装时,用橙色、橘红色能使人联想到丰收、成熟,从而引起顾客的食欲促使购买的行动。
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购买补品商品,大多会对大面积暖色调的商品包装感到满意。这既是商品主观原因又是消费者审美联想的作用。从产品包装设计要实现的经济价值的角度考虑,就要尊重消费的这种审美需求。作为一个设计师,从产品本身和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色彩,是明智的做法。随着消费者的文化层次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包装设计的色彩也由感性转向了理性,对包装色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会促进包装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其次,对包装字体的要求。在包装设计的元素方面,字体的设计非常重要,字体本身具备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汉字书体,字体造型极富变化,笔墨极富韵味;汉隶古朴端庄;行草自由飘逸;楷书方正稳重,合理运用艺术中的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变化,体现出崭新的视觉效果。拉丁文字,经过字体的演变与分化,形成众多风格,它们的功能、形式、审美不断演化,渗透在包装设计中,充满着强烈的富有情趣和艺术感染力的设计语言,成为包装设计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之一。同时消费者作为包装设计的首席评判者对字体设计也有一定的认识,对不同的字体设计带来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不同的情感,并无形中对它进行着感性与理性的情感分析。字体的形态变化、字体的结构变化、字体的笔画变化、字体的风格变化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消费者对字体情感的需求与分析成为产品包装字体设计能否被大众接受的关键。随着消费者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审美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最后,对包装设计风格定位的要求。情感的需求对包装设计风格又有直接的关系。从包装设计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出发,可以将包装设计分为卡通包装、传统包装、怀旧包装、注重理性的包装或追寻浪漫的包装。不同的包装设计风格传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当然包装设计风格的确定是依靠一定色彩、图案、字体形式来完成的。对儿童产品包装来说可以运用卡通包装设计风格,在色彩上要鲜亮一些,在图案上要可爱一点,在字体选择上可以运用比较自由活泼的POP字体来完成设计的方案,迎合孩子对卡通形象的极大热爱的心理,进一步产生对该产品的喜爱。对于传统的产品可以采用传统的包装形式,当然要考虑该产品的消费群体。像月饼的包装,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且购买者大多是成年人,那么在设计上可以采用理性的设计风格,比较庄重的色彩和图案,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字体形式都能构成理性的包装。这种传统的外包装的设计风格与产品的特色相吻合,迎合理性购买者的心理。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现实意义
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相统一的现实意义,还要从包装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角度去解读,因为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才是理想的包装效果。包装形式主要运用包装设计的美学元素,利用形式美的法则体现出来。包装形式要准确表达包装内容物的信息,实现两者之间的统一。
考虑包装设计的审美要求,必须从形式美法则的角度去把握它。形式美法则包括的内容有: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重复与呼应、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变化、构图等。包装设计的形式就是通过这些法则来完成。包装形式构成了包装装潢的整体效果,起到较好的展示作用。
审美要求与实用功能的统一,是当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要求,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产品的消费慢慢的由感性消费转向理性消费,摘掉华而不实的美丽光环,包装设计的实用价值更加受到欢迎。适度设计成为当代包装设计的一种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就是迎合消费市场,是商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障之一。因此,我们应该规范包装市场,提倡适度设计与简约设计的理念,在赢得消费市场的同时,还减轻了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范凯熹:包装设计.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1,1版
[2]李颖宽:包装设计.陕西人民
美术出版社,2000,8,1版
[3]孙 诚:包装结构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5,1版
[4]宋建明:设计造型基础.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3,1版
[5]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1版
[6]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5,1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7]余 虹:审美文化导论.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6,8,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