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范式”梳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演进逻辑的(5)
2014-05-18 01:08
导读:[8] 郝敬之:《回到整体马克思》[M] 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9]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 教育 出版社,1998年版。 [10][13][14] [17]《马克思恩格
[8] 郝敬之:《回到整体马克思》[M] 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9]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13][14]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法]列菲伏尔,转引自张一兵:《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8]陈学明,《论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2005,(2).
[19] 王贵明,《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合法性》,转自中国学术论坛网。
[20] 欧阳康,《哲学研究方法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