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简析孔子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系(2)

2014-09-10 01:18
导读:二、修养注重实践性 在行政道德修养上强调为政者“志于学、志于道”,把“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其处世准则,处处约之于“礼”,时刻不忘

  二、修养注重实践性

  在行政道德修养上强调为政者“志于学、志于道”,把“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作为其处世准则,处处约之于“礼”,时刻不忘“克己复礼”,视弘“道”和天下归“仁”为己任。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坚信“为仁由己”、“吾欲仁,斯仁至矣!”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把追崇的“仁”和弘扬的“道”努力躬行,致力付诸“实践”(指为政者个人行政道德修养方面的践履、笃行)。

  孔子特别注重为政者的个人修养、主观践履,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出仕的宗旨是为了弘“道”、践“仁”和行“义”。孔子曾言:“士不可以不弘毅”(《泰伯》);学而优则仕、不仕无义;“君子之仕,行其义也”(《微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他强调对行政和道德的认识应努力在为政治国的过程中自觉地躬行,认为只说不做、言行脱节、知而不行者是道德虚伪,毫无实际的道德价值可言。

  所谓:“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L2(《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世家》)。他还提出“修己以敬、以安人、以安百姓”的躬行主张,把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和安人、安百姓的政治使命紧密结合起来。

  孔子虽把学与思作为重要的修养方法,认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但他更强调学不是将人引向智者的思辨,而是要求“君子学而志其道”(《子路》),即通过学习把握“道”,修身养性以行其“道”,去推行济世抱负:“仁以为己任。”(《泰伯》)就连培养弟子的落脚点也是为政治实践服务的,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书读得再多,若派不上为政的用场,这样的学习是无用的。孔子提倡“躬行君子”,反对夸夸其谈、阿谀奉承,认为这种人没有仁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子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孔子选拔人才的原则也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要求“士志于道”、“志于仁”(《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可见其反对消极避世,提倡积极用世,以“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的执著态度去推行自己的济世主张。并进而提出了“杀身成仁”(《卫灵公》)的豪言壮语,既体现了为实现道德原则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又把“成仁”落实到了政治实践上。在践行规范——“礼”上,他也要求为政者日日“克己复礼”,处处约之于“礼”,努力把自己的一切言行都纳入“礼”的轨道,使自己成为“立于礼”、“知礼”、“事礼”、“崇礼”的君子典范。

  三、行政人格具有双重性

  孔子伦理思想中的理想行政人格多指君子人格,它是智、仁、勇三者的结合。“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罕》),是一种道德化的人格。他在《里仁》篇中反复说:君子“志于道”;“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体现了他对君子人格的希望和要求。

  孔子的行政人格具有两重性:一是行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即所谓“为仁由己”;“吾欲仁,斯仁至矣!”“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上一篇:关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的文化功能与现代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