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生态伦理思想评析(4)

2014-09-15 01:00
导读:在中国传统中,把自然物作为体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手段,这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如以饮食为例,在西周时就形成了“重食”的氛围,周朝为此设立了专

  在中国传统中,把自然物作为体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手段,这在许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如以饮食为例,在西周时就形成了“重食”的氛围,周朝为此设立了专门的“食医”,位于各种医师之首,其主要职责是掌握饮食的搭配。从总体上看,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注意从人与自然相合的基点来决定饮食上的选量与选味,这其中有许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但也有不少糟粕性的东西。在上有不少人把追求奢华的生活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一个标志,把占有和消费自然珍稀之物作为个人身份的体现,豪门贵族常以奢侈为荣,竟事侈糜,饮宴常是“食前方丈”,“穷水陆之珍”。他们崇尚口腹之欲,广市齐珍异好,对难得之物嗜食尤甚。隋唐之际,捕食麇鹿、野象之风尤盛,以鹿、象制作的菜肴很多,有用鹿舌制作的名菜日“生平炙”,也有用象鼻制作的特色食品“象鼻炙”。总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许多教训,“滥捕野生动物就是深刻的教训之一。这一教训,在当时并看不清楚。因为野麋鹿等生动物还相当多,鹿肉等又为人们所喜爱,只是到了后世,当麋鹿等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成为珍奇稀有动物时,才会感到教训深刻,这对于今天来说亦应引以为鉴”。

  三、评析

  在不同的时代里呈现出不同的思想,但其本身又存在着积极与消极的两面作用,既能够促进生态伦理的发展,又成为人类沉重的枷锁,阻碍了生态伦理的发展。所以,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确不乏对人回归大自然的意境的向往和吟咏,但这并不总是人在常态下所获得的对人生的感悟,而常常表现出的是心理被扭曲后的无奈,因而它与生态伦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还是存在距离的。所以,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伦理思想的关系:一方面要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了许多能为生态伦理学所接纳、吸收的思想养分,这既是实现生态伦理思想当代转化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当代生态伦理理论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还有许多缺失之处,还与生态伦理价值导向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或冲突,因此理智地反省传统文化,消除由于文化惯性所熔铸的思想定式的影响,也是生态伦理所要研究的理论课题。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每一种文明都曾经历过自己特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和冲突,都有着与生态问题相抗争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作为人类完整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东方文化对于现代人类生态危机的克服,可能高于、至少是不亚于的意义。现代西方的生态伦理学者,都寄希望钻研和发展东方文化传统的生态思想,期望从中获得重大启示。随着人类生态的不断恶化,这些生态思想也就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价值。实际上,冷静地加以思考人们就不难发现,既然生态危机是整个人类所必须面对的大问题,那么这就说明任何一个的文化系统都无法单独面对它,解决它,而且更不能求助于某种已逝去的文化传统来作为疗救之方,更遑论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因此,在对待生态伦理问题上,“生态伦理学应当在人文与自然之间架起桥梁,同时也应当打破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隔阂,积极吸纳不同民族的精华,在综合创新的基础上来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导向”。

上一篇: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指导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