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哲学思考(2)
2014-11-18 01:04
导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中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诚信中有两种情况,就需要具体对待。一种情况是诚信外延的内缩。我们看下面现象:一个人本着诚信的原则,告诉病人一个别人一直隐瞒的真相——该病人换了不治之症,使病人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快速死亡。对犯罪分子、对敌人仍讲诚信,对方在不断欺骗还深信不疑。这种所谓的“诚|”,实质是一种迂腐,是一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一种行为。“诚”的愈深,危害就愈大。表面上看,似乎属于诚信范畴,实质则不是,这种“诚”要不得,应去掉,称之为诚信外延的内缩。
另一种情况是诚信外延的外扩。看以下现象:一支部队陷入敌人包围,士气消沉将要全军覆没,将领骗士兵说援军到了,于是,一鼓作气冲出了包围。又如,欺骗一位老母亲说她已死于战场的儿子还活着。欺骗犯罪分子使之绳之以法。在这些事例中,我们能说“欺骗”不是代表善意、真诚和正义吗?特殊情况下,表面是欺骗,但实质与诚信一样,利人利己,是可取的,称之为诚信外延的外扩。就是把特殊时候的欺骗归入诚信范畴,使诚信的外延扩大,如此,于情于理才说的通,才令人信服。
人们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在各种各样的事情面前,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诚信外延的内缩与外扩,理清头绪,有理有节,褒善除恶,伸张正义,弘扬诚信美德。
三、如何培养诚信品质
(一)从外部环境和自身修养两方面着手
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从小就不断接受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培养诚信美德。加强社会宣传,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通过法规来约束和打击不良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由辩证法内外因关系原理可知,对诚信品质的培养,除了依靠客观诸多因素外,关键是要在自我修养中逐步提高。要经常进行内省,努力做到慎独。所谓内省,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古人云:“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智明行无过矣。”诚信只有在自我严格要求自我反省中才能培养形成,并在独处无人监督情况下,依然诚实守信,这就是慎独,慎独是诚信的真正最高境界。
(二)从小事做起
诚信品质的培养要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步培养,循序渐进。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