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发展的伦理考量(1)(2)
2014-11-29 02:03
导读: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发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因主体被虚拟化而导致虚无主义和自由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丧失伦理道德的行为难以监督和控制
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引发出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因主体被虚拟化而导致虚无主义和自由无政府主义伦理观盛行,丧失伦理道德的行为难以监督和控制,个人隐私被侵犯,信任与责任出现危机,信息资源的安全得不到有利保障等。这些问题既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精神秩序,也阻碍了网络技术的有效使用和持续发展。还有,现代技术还引发了诸如环境伦理、生态伦理、太空伦理等问题。
二、面向现代技术冲击的伦理思考
(一)伦理思考的主要问题
第一,技术发展的目的性何在?其具体内容包括:技术究竟为谁服务?为什么目的服务?技术是被用来造福于人类,还是危害于人类?是为人类的整体福利和进步,还是为了一部分人或集团的私利?技术能否在终极意义上,促进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由于技术的负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所致,因此,这些问题主要是涉及到人类及社会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要求我们改变传统伦理观念,形成新的伦理观。这就是德国技术
伦理学家汉斯·尤纳斯在其《责任原理》一书中所倡导的“责任伦理”观。这种伦理观倡导要关心未来、自然、人类后代和整个生命界和生态界,主张我们对技术的发明、创新和使用要对人以外的自然负责,要尊重和保护未来人类及未来世界的尊严和权利,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的应用未必就是符合人类的目的,因此,技术自身的合规律性应该与其应用的合目的性相统一。我们对于技术研究、开发和使用只有将人类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个人与他人利益、当代与后代利益统一起来,这才是合乎道德伦理的,否则,则应该受到道德伦理的谴责[2]。
第二,人类能否乃至如何减少技术的负面价值?人类从受控于自然界到能够(在相对程度上)控制世界,主要凭借的是科学和技术。但是,由于人类不能完全了解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也对技术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价值或效应不能完全进行科学的预测或预知,当然也就不能实现预先对其负面价值或效应进行有效控制。在使用技术所造成的诸如环境生态遭到破坏、全球气温变暖、
化学有害物质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并危及生命健康和安全、地球臭氧层日益被损毁等,这正是对人类不能预测和控制技术的负面价值或效应的佐证。另外,人们对诸如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纳米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技术究竟会带来什么负面价值,也不能完全达到预测和控制。
应该说,在终极意义上,人类不能预测和减少技术的负面价值,不能控制世界。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类因此而望而却步和悲观失望,极端意义上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都是不可取的。人类虽然不能完全预测出技术的负面价值或效应,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预测。对此,尤纳斯的“责任伦理”观提出了一种“预凶”的方法。他认为,在预测未来时应该采取“预凶”方法而不是“预吉”方法,因为后者会诱惑人们在使用技术中走向极端和偏畸,而前者可以通过预测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促使人们对其产生敬畏心理,使其谨慎使用技术并预先做出评估[3]。其实,恩格斯也进行的如下劝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4]这些都会对我们预测技术的负面价值提供启示。另外,人类虽然不能杜绝技术的负面价值,但是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减少技术的负面价值或效应。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发明出可降解塑料技术,解决因塑料技术的广泛使用而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技术所追求的最高伦理是什么?一般认为,科学追求的是真,即科学给人以理性或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即艺术给人以感情或激情;信仰追求的是善,即信仰给人以悟性和虔诚。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是文明社会的最高目的。真、善、美与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有共同之处,因此,她也成为中华文明的最高目的。那么,真、善、美也能否成为技术所要追求的最高伦理价值呢?对此,著名学者夏甄陶给予肯定的回答。他说:“人们改造世界,实际上是要改变那本来如此的现实世界的现状。创造对人来说是应当如此的对象世界。这个对象世界不仅是人们已经掌握了的真理的对象化,而且是人们善的、幸福的、美好的愿望的对象化。因此,对人来说,这是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的对象世界。”[5]可见,夏甄陶把技术看成是人们改造世界、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的对象世界”的手段和方法,当然它也能够成为技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