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交往行为理论》选译之一:合理性问题导论(4)

2014-12-01 01:15
导读:何一种带有社会理论要求的社会学如果想进行较为彻底的研究,就必须同时把合理性问题 放到元理论、方法论和经验等三个层面上。 我将(1)、首先探讨

何一种带有社会理论要求的社会学如果想进行较为彻底的研究,就必须同时把合理性问题
放到元理论、方法论和经验等三个层面上。

  我将(1)、首先探讨合理性概念,然后(2)、再把这个概念放到关于现代世界观形
成的进化论视角当中。在完成这些预备性研究之后,我想从两个角度对合理性理论和社会
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阐明;(3)、一方面从元理论的角度,为此,我揭示出今天比
较流行的社会学行为概念的合理性内涵;(4)、另一方面则是从方法论的角度,为此,
我认为,相似的内涵可以根据社会学对客观领域的意义理解而得出。这样一种提纲挈领式
的论证应当能够说明,我们如果真想接手韦伯以来社会学专业范围内所讨论的历史难题,
那么,一种交往行为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1.   施乃尔(B.Snell):《精神的发展》(Die Entwichklung des Geistes),
Heidelberg,1946;伽达默尔(H.G.Gadamer):《柏拉图和前苏格拉底学派》(
Platon und die Vorsokratiker),载其:《著作集》(Kleine Schriften), III,T
übingen.1972,第14页以及下两页;以及《神话与理性》(Mythos und Vernunft),
载其:《著作集》(Kleine Schriften), IV,Tübingen.1977,第48页以及下两页;
莎德瓦尔特(W.Schadewaldt):《哲学的希腊起源》(Die Anf?nge der
Philosophie bei den Griechen),Frankfurt am Main,1978。
2.   哈贝马斯:《哲学何为?》(Wozu noch Philosophie?),载其:《哲学政治巨
擎》(Philosophisch-politische Profile),Frankfurt am Main,1981,第15页以及
下两页。
3.   R.Rorty(Ed.),The Linguistic Turn,Chicago 1964,及其: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N.Y. 1979,德文版,Frankfurt am Main,1981.
4.   关于源始哲学的批判问题,请参阅阿道尔诺(Th.W.Adorno):《认识论的元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判》(Metakritik der Erkenntnistheorie),载其:《全集》(Gesammelte
Schriften),第5卷,Frankfurt am Main.1971;有关反对意见,请参阅:阿佩尔(K.
O.Apel):《从先验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哲学的终极论证问题》(Das problem der
philosophischen Letztbegründung im Lichte einer transzendentalen
Sprachpragmatik),载:卡尼特施耐德(B.Kanitschneider)(编):《语言与认识》
(Sprache und Erkenntnis),Innsbruck, 1976,第55页以及下两页。
5.   参阅围绕着库恩(Th.Kuhn)的《科学革命的结构》(Die Struktur
wissenschaftlicher Revolution,Frankfurt am Main,1967)所展开的讨论,主要有:
I.Lakatos,A.Musgrave,Criticism and the Grouth of Knowledge,Cambridge,
1970;狄特里希(W.Diederich)(编):《历时性科学理论论文集》(Beitraege
zur diachronischen Wissenschaftstheorie),Frankfurt am Main, 1974;布伯纳:
《研究逻辑的辩证法因素》(Dialektische Elemente einer Forschungslogik),载其
:《辩证法与科学》(Dialekt und Wissenschaft),Frankfurt am Main.1973,第
129页以及下两页。库恩(Th.Kuhn):《新的起源》(Die Entstehung des Neuen),
Frankfurt am Main.1977。
6.   奥维尔曼(U.Oevermann):《关于教化过程力量以及社会化研究策略的纲要性
思考》(Programmatische Ueberlegungen zu einer Theorie der Bildungsprozesse
und einer Strategie der Sozialisationsforschung),载:胡莱尔曼(K.
Hurrelmann):《社会化与生活经历》(Sozialisation und Lebenslauf),
Heidelberg,第34页以及下两页。
7.   丢伯特(R.Doebert),哈贝马斯,诺恩纳-温克勒(G.Nunner-Winkler)(编
上一篇:论冯友兰的禅宗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