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易氏源流考辨(5)

2014-12-22 02:12
导读:自此以后湘鄂两谱记载,差别较多.湘谱尊雄公为一世祖,记录世系迄今.却未见鄂冈谱中自春先公起迄今连续世系中的同祖和分支处.可是又间或提到少数同名

自此以后湘鄂两谱记载,差别较多.湘谱尊雄公为一世祖,记录世系迄今.却未见鄂冈谱中自春先公起迄今连续世系中的同祖和分支处.可是又间或提到少数同名的祖先.鄂冈谱 中有“隋有天骏(湘谱记作雄公次子,晋代人)仍居浏阳,勋公由长沙之宁乡”。接着“春先公生继昶,昶生子二,次云煌生子三,长敬公生子大模,大模生诚公,诚生开(字必先),开生量,量生俨和优”.这几句为渊源考独有,倘确实无误.则易氏世系连续的始祖,当以春先为一世,即春先--继昶---云煌--敬---大模---诚---开---量---俨和优.优为九世.这些名字在湘谱中全无,可能与湘谱不同宗故也. 目前鄂冈以优为一世,记录世系多年,它实为图纪较完全而可靠的一世祖,为免混淆,将其前远祖以“远一世,远二世-----远八世”以区别之.若以优出生(868年)起,并以30年为一世计,反推回去,则春先约为唐初时人.留长沙未迁者,一直繁衍至今,历代均有闻人,较为昌盛。湘谱提到湘赣间又往来再迁。鄂谱则说是开公迁江西海昏.(30)说:‘开公任海昏教谕,致仕忘归,乃宅海昏上坊.开公妻毕氏生子量,量妻许氏生子二,长曰俨,次曰优.俨娶牟氏,生子一曰宽,宽妻胡氏生子四,曰谦革鼎彝.俨念祖家故邑而不忍弃,仍旋土简居,他如散处建(昌)邑猴崖暨木坑者,俱俨后嗣也.唯我优公字若余,…生子五,曰宏容,宝安,宁敬,聆形,家言云.瑞昌之地九十里曰梅山,颜阳可旺千百口,宝公迁新建的黄溪.优公乃偕四子而宅金槐梅山之麓.长曰宏,即谱系词之聪公,聪谋二公两世一线.传至铙,则兄弟有五,历管,环而生金公,计有七世,金生子三,曰干.溃.望.干生子三,曰吉.期.旦.溃生子四,曰高.宴,弁.政.旺生子四,日谔,宗.改.艮.”而谱图中在旺公下注复迁湖南,却无谱记.也作基本相同的记述.只是改作“生子五曰,宏.容.宝.安.宁.”名字如是,则“敬聆形家言云”作何解?鄂谱来自江西老谱,支派图纪较清楚,却缺始迁祖开公和量公记载.可理解为瑞昌后裔以优公为始祖.可是优有五子,只有聪,谋两世一线的图纪.既是偕四子迁瑞昌,其它几支呢?海昏为南康府,建昌县,即今赣南南康县,而瑞昌属九江府.又宜春郡(县),晋因避太后讳春改称宜阳,隋复改宜春.明,清为袁州府治,均属宜春郡。由赣南迁赣北具体原因和年代不详.从中知唐代状元易重和四名进士,都出自宜春,可见该地易氏之盛.其中易重845年点状元,易元武825年会进士,均早于优公出生(868年〕20--50年.可见迁赣北不是优公为始.其前系何人始迁?湘谱提到晋魏武帝时(265-290)“易洸将军帅师过宜春,卒葬城西”,是否其后人留下始迁宜春的。不过易重中状元和易优出生,相差只23年,似为父子或叔侄,迁此是否与易重为宦上高落籍有关.谱中的量公是否即重公,待考.优后十四世九三公迁黄冈,十五世元英公迁浠水,成为鄂东大族,谱记清楚,不赘述.而今易氏遍全国,己难用籍贯判断支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丙)易氏繁衍中的盛衰 宋《百家姓》易氏位居339姓(40).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在诸多姓氏中,李姓为最多,占汉族的7.9%,人数超过1亿,占汉族的1%以上的19大姓依次是李.王.张.刘.杨.陈.赵.黄.周.吴 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而易氏位次为93位.人口不多.而立姓开宗历史攸久,故必经历过盛衰.人口和人才是体现盛衰的重要标志.唐代以前,易氏谱已无存,史籍也少记载,正史只有《晋书》(36,42)中,提到易恺和易揣两将,易雄列传(43).不过由易水迁郡望太原和济阳,再迁江东.其后此数地易氏却无所闻,已体现几度盛衰.汉代后定居长沙郡,部份再迁江西和鄂东,迄今已逾千载.繁衍不断.晚唐时仅宜春郡,就有状元易重和四位进士,可知其盛.宋代湘.赣两地仍有些名人.元代因异族统治和战乱影响,又呈衰势.尤其是元末徐寿辉陈友谅反元兴汉,易姓受严重摧残.据《明史徐寿辉传》(44),徐为罗田人,业贩布,元末盗起,以妖术与麻城邹普胜聚众为乱,至正11年(1351)以蕲(浠)水为都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连陷湖北,江西诸郡县,并远及杭州,翌年为元军打败,迁都汉阳,为丞相倪文俊所控制.1357年沔阳渔家子陈友谅投徐军.逮文俊麾下,后乘衅杀文俊,并挟持徐,1358年陷安庆.破龙兴,瑞州,乱及江南(鄂.赣.皖.苏.等省)后设计拘寿辉,.进驻南京采石矶,击死寿辉.1360年即皇帝位,改元大义.解放前我在武昌黄鹤楼蛇山西麓见到“大汉皇帝陈友谅墓”碑.徐陈为乱,首当其冲的鄂东和赣北(宜春)和长江下游,正是易姓久居之地,受害最严重.据郑昱撰(45):“当元明之际.蕲(浠).黄(冈)首乱,陈(友谅)氏窃据,乾坤交战,生灵荼毒,锋镝流亡,畴依故土,逮陶学士安出守黄(州)郡,始尽徙江西户口,以填实之,故家旧族,百无一存可知矣.”易为泰撰谱序(46)说:“元至正间,又遭徐寿辉寇掠,子姓几尽,惟余天文天祺二公.传七世至明嘉靖隆庆间,子姓又复繁衍。”只幸存天文天祺二人,衰败之惨可想见.宜春,瑞昌和江东,即令留下未迁长沙之后裔,必受其害.而长沙几未受波及,故明清以来,易姓名人多为湖南人.过去易姓名人稀少,近来易姓人名时有出现,复荣之势显著。
上一篇:论抽象社会 下一篇:和合: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