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三大理论误区辨正(1)(2)

2015-03-12 02:32
导读:二、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吗? 对意识形态的定性理解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几乎从“ 意识形态”概念降生之

  
  二、意识形态与科学是根本对立的吗?
  
  对意识形态的定性理解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几乎从“ 意识形态”概念降生之日起就已经出现,其后几乎任何意识形态理论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回 答这一问题,尽管他们的逻辑路线与所依据的经验事实各不相同。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科学”一词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物质生产的需要推动 下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二是指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三是指科学的政治经济学 ;四是指科学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科学”这四个方面的含义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在 不同情况下有不同体现。从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马克思恩格斯虽然高度关注自 然科学及其技术成果,并把它看作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的力量,但是,他们从未把自 然科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自然科学既然是要客观、正确地反映自然界的运动规律, 它和意识形态必然是对立的,尤其是和那种以扭曲的、颠倒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剥削阶级 的意识形态更是水火不容。但是,即使是自然科学也包含着与意识形态的“同一”性,这种 “同一”主要体现为:第一,自然科学与包括哲学意识形式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 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自然科学的每一次划时代意义的进步都是对各种虚假意识形态形式 的批判与否定,并引起意识形态的革命,使意识形态越来越趋近于科学;另一方面,意识形 态中的哲学意识形式又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着方法论指导的作用,当这种意识形式是“科学 ”、“进步”的时候,它就会引起自然科学研究的巨大进步,反之,则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引 入歧 途。第二,人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主体,而人是一个社会的存在物,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 的接受者、传播者、创造者,他进行自然科学研究所使用的语言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意识形 态的引导。因此,马克思认为,撇开人类自身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史,就无法理解自然科学史 ,反之亦然。第三,自然科学的本身虽然不是意识形态,但自然科学研究课题的确定、解释 、运用都受意识形态的支配与影响,无不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从意识形态与科学历史观来 看,马克思恩格斯常常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相对立,这种对立主要指历史唯 物主义作为从现实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是与一切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 哲学相对立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一切唯心主义的历 史哲学则是一种颠倒地、歪曲地反映社会现实的虚假意识形态。但是,当唯物史观成为无产 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时,这种科学的历史观也就转化为意识形态,但 那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从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当资本主义社会的 阶级斗争尚处于潜伏状态时,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家还能以比较公正的态度研究资本主义 社会的经济问题,在一些局部的重要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科学见解,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在总体上它不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制约,因而这种政治经济学又承载着资产阶级 的意识形态,这时它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但是,当它把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看作 是最后的最好的形式,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规律看作永恒的自然规律时,它就蜕变成为一 种彻底的虚假的意识形态,而和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对立起来,其局部的科学性也丧失殆尽。 要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拯救出政治经济学,使之成为真正的彻底的科学,就必须创 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这一任务是马克思自己完成的,他通过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科学地阐 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种彻底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承载者的政治经济学构成了真正的总体的对立。但当这种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成为无产阶级意 识形态的承载者时,它又实现了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从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 意识形态来看,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这两个基本前提出发创立的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是科学,它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俘虏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思潮是对立的。这种共产主义学说超越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狭隘眼界而成为了科学, 它打破了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潮所编织的意识形态幻想,主张通过现实的阶 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当这种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 级为实现人类解放而斗争时,它又转化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上一篇:《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上)(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