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及其现实价值的哲学思考(1)(2)
2015-04-26 01:02
导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普遍方法。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结我国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普遍方法。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经验和借鉴国际发展理论研究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而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哲学价值就在于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这个对于任何发展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现实实践
物质价值的客体来源于自然界,分为自然价值和经济价值。所谓自然价值即自然界的物质价值,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价值。用哲学的眼光看,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平衡问题本质是自然价值问题。用价值论的观点讲,所谓生态平衡的破坏,就是经济价值对自然价值的否定;所谓生态平衡问题,就是正确处理经济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兼顾这两种物质价值的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经济价值,就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能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用等物质需要的价值;就是主体(人和社会)改造客体(自然界),以满足其物质生活需要的问题。经济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如果说,没有自然价值,人就不能生存;那么,没有经济价值,人就不能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得到发展。因而,自然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的问题。因为生态问题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是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重视自然环境的价值问题,主要的已经不是思想认识问题,而是已成为如何解决的实际问题了。
代县是山西西北部的国家级扶贫县,基本地貌是“两山夹一川”, “七山一水二分田”。 全县20万人口,农业人口16万,目前尚有贫困人口5.1万人,其中低收入人口3.9万人,未解决温饱人口1.2万人,贫困面仍很大。258个贫困村大部分处在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变、土壤瘠薄、气候恶劣,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那么,怎么才能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在发展中尽快脱贫呢?胡锦涛同志在关于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以整村推进、
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为工作重点,坚持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科技服务、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的做法,着力提高贫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3]近几年来,代县县委、县政府正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省委有关扶贫工作的指导方针,把扶贫工作摆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重点实施移民脱贫、产业扶贫、社会帮贫、单位包贫和党员联贫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快了全县脱贫步伐。特别是1998年冬被列入全省首批移民扶贫试点县后,代县运用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工作,截止2006年底,圆满完成了全县121个贫困村,2182个贫困户,7639名贫困农民的扶贫移民搬迁任务。全县新建新城、红墙、新田、龙千和五里村等5个移民新村,安排贫困人口1118户3914人,并采取小村并大村的移民办法,分散安置移民1064户3725人。贫困移民整体工作走在了忻州市前列,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移民工作使全县7639位贫困农民最终告别贫瘠的大山,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杨存虎
生态文明的整合性、建设性及多样形态
斯宾诺莎“实体”概念在哲学史上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