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和合精神与21世纪(6)
2015-06-12 02:06
导读:和合学的本旨是和,它是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整体之和谐、协调、有序的探索;是对于什么是优与劣的为什么的追求,以及什么是优劣的价值
和合学的本旨是和,它是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整体之和谐、协调、有序的探索;是对于什么是优与劣的为什么的追求,以及什么是优劣的价值原则的为什么的追究。对称整合作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原则,在诸多元素、要素的优质成分和合为新事物、新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称整合是和合学的内在的与外在的结构方式,汰劣择优是和合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亦是和合学所关心探索的课题,以求和合新生命的生生不息。
(五)中和与审美。有差异,才有中和。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差异中和,人的精神生活中亦存在差异中和,诸如人心的焦虑、苦闷、孤独、烦恼、痛苦等等,都是人生生命存在中由种种内因外缘所引起的对人的心灵的刺激的回应。如何协调、和谐人的精神生活中的烦恼、痛苦等冲突而获得和乐愉悦,这需要在承认差异冲突的情境下,处理好种种关系。春秋时,"和合"从五行和而生物,已推衍到社会生活以至精神生活领域。如治疗精神生活中的烦恼、痛苦等,也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诗经》上讲"和羹",《左传》、《国语》讲和声、和味、和政等,中和之美感,与人的心灵密切契合。⑥中和作为审美对象的价值,需要通过主体的实践和感受。若无主体的感受和交往活动,中和之美只是一种潜能方式。荀子认为,中和之声能激起主体内心情感的发动,以协调、和谐人心灵各种冲突、差异。①《乐记》认为:"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②中和之声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心理失衡、情绪失序、精神失常等得以调理,达到血气和平,和美愉悦,并收到移风易俗、天下安宁效果。
和合学是和乐、和美、和和,它是对人类精神生活之所以有烦恼、苦闷、困惑、痛苦的原因以及造成这种原因的自然、社会、人际、心灵和文化、政治、经济、环境关系的追究,是对于如何修养心性的所以然的探讨;是对于什么是审美价值的为什么的追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和合学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和之为美的审美价值的反思,以及对于审美方式、审美结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中和,道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亦是中和。因此,和与中和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所以,和合学亦是关于和合之所以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原因、根据的探索,换言之,是什么原因或能量使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生命智慧呈现为和合,以及为什么和合构成中国文化和生命智慧的稳定结构。
和合学五义与合五义相对应,蕴涵"融突"理论与对于"融突论"根据的追究。和合学义蕴与和合人文精神的原则相契合,并通过纵横互补律、整体贯通律,达到和合艺术境界。
四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突。概而言之,有五个方面,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它们关系着人的生命存在和利益,以至人人均不可逃。为了索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的化解之道,东西方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和设计。但笔者认为,任何理论、学说和设计的生命力,不在于其言词表述的高深玄妙,而在于能否化解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冲突和挑战的现实,即是否适应现代人类的需要或时代的呼唤。若以此为价值标准来审视一切文化,则无所谓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绝对界限,也可以跳出传统与现代两极二分的框架。世人便可以转换视角,用一种新的"融突论"的和合观念,即和合而化生新生命、新文化的观念思考21世纪人类文化战略问题,从而超越长期以来纠缠不清而又道说不明的东西(即中、西)和古、今(即传统与现代)文化论争的情绪。
笔者认为,化解人类五大冲突之道,和合学是最佳化的文化方式的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和合不仅是中国文化价值的基本取向,亦是东西文化价值的基本取向。它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所整合的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可获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