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康伯“一阴一阳之谓道”注的理解(1)(2)
2015-08-16 01:34
导读:朱先生之所以作出韩康伯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无阴无阳之谓道的判断,我想更多的是受到孔颖达的影响。孔颖达是把韩康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
朱先生之所以作出韩康伯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无阴无阳之谓道的判断,我想更多的是受到孔颖达的影响。孔颖达是把韩康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注解理解为“无阴无阳之谓道”的第一人。我们来看一下孔颖达对韩康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注解所作的疏。
一谓无也,无阴无阳,乃谓之道。一得为无者,无是虚无,虚无是大虚,不可分别,唯一而已,故以一为无也。若其有境,则彼此相形,有二有三不得为一。故在阴之时,而不见为阴之功;在阳之时,而不见为阳之力,自然而有阴阳,自然无所营为,此则道之谓也。故以言之为道,以数言之谓之一,以体言之谓之无,以物得开通谓之道,以微妙不测谓之神,以应机变化谓之易,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圣人以人事名之,随其义理,立其称号。(《系辞上》,第268页)[1]
孔颖达这里分析了“一”、“无”、“神”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道的称谓,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虚无”的称谓。但“一”的内涵有两层,一是具体的“一”的数,此“一”是有体的存在。二是虚无之“一”,因“虚无是大虚,不可分别”,所以以“一”指称。此“一”是无体的存在。在“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一”更倾向于“有体的存在”,而“道”才是“虚无之一”。所以孔颖达“无阴无阳,乃谓之道”的替换与“一阴一阳之谓道”并非同等命题,是不妥的,而若以“阴阳不测之谓神”,以“神”来理解“道”、“无”则更贴切。韩康伯注“阴阳不测之谓神”说: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李贵良
21世纪中国
美学的审美现代性
从《
中国哲学史》
期刊看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