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民国趋新学者区分国学与国故学的努力(3)

2015-09-05 01:17
导读:胡适对国故学这一"领域"做出了更具体的界定:"国故学包括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历史是多方面的: 单记朝代兴亡,固不是历史;单有一宗一派,也不成历史


  胡适对国故学这一"领域"做出了更具体的界定:"国故学包括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历史是多方面的: 单记朝代兴亡,固不是历史;单有一宗一派,也不成历史。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而"国学的使命是要大家懂得中国的过去的文化史;国学的方法是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国学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他具体列出"中国文化史"的系统则包括民族、语言文字、经济、政治、国际交通、思想学术、宗教、文艺、风俗、制度十种史。换言之,"国学"就是系统的中国文化史。

  这一关于"国故学"界定虽明显可见毛子水的影响,其倾向性却相当不同: 毛氏在讨论"材料"时带有明显的不屑意味,而胡适在强调"不含褒贬"的基础上又提出"国学的使命",显然相当肯定其存在的价值。14 这不久即引起青年读书人的置疑,郑伯奇以为:"本来'国学'二字是很笼统的名辞,而国学运动云云更令人不易理解。是一种劝人研究古籍的运动呢?还是劝人研究一切中国的--不论古今新陈,只要是中国的--文化、思想、学术、文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中国的国民性、各地方的风俗习惯的一种运动呢?"两者的范围广狭不一,尤其前者"顶好不过劝人用新眼光读古书罢了"。15 郑氏的确看出了以"国学"代"国故学"的问题: 有没有"故"的存在,可以有相当大的差异。

  前引毛子水所言说明,五四运动前后时人对"国故"的概念原乏共识。这一现象到北伐前仍无大的变化,曹聚仁发现:"吾人一提及'国故',则庞杂纷沓之观念交集于前。若就各观念而一一考订之,则一切观念皆浮泛空虚,枵然无所有焉。此烨然于外而羌无其物之'国故',即今日国内一般守旧学者所以支撑门面之工具,亦即偏激者流所等之于'抽鸦片裹小脚'者也。"尽管"国故"已如此"臃肿不中绳墨",当时不少人援用国故之名,"从未计及其实;其意盖以为'国故'之名,尽人而喻之"。16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曹氏观察到:"'国故'、'国学'、'中学'、'古学'、'国粹'、'国故学'等歧异名词,在近顷学术界已成一异文互训之惯例;笔之于著作,见之于制度,习焉相望,莫知其非。"他以为,"'国粹'一名,当别为解释,与他名相去甚远。'国学'、'中国'、'古学'三者,与'国故'、'国故学'各不相应。"盖"'国故'者,五千年间中华民族以文字表达之结晶思想也";而国故学与中国文化也不能等同,文化指全体,国故仅指以文字表现于纸片者。

  与郑伯奇相类,曹聚仁也认为,胡适说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斯言妄也。胡氏之说,殆迁就俗称而为之曲解耳。抑知'国故'二字之重心在'故';于'故',乃知所研究之对象为过去文化思想之僵石、乃知此研究之对象已考终于'五四运动'之际、乃知此研究之对象与化学室之标本同其状态"。如果"去'故'而留'国',则如呼'西瓜'之为'西'、'太阳'之为'太',闻者必茫然不知所云。故愚以为国故学必当称为'国故学',决无可省之理"。

  当时一些人以国学为中国学术,遂"以国故学为中国学术史之别名",也不成立。盖"国故与中国学术史之内容与范围非完全相同",国故仅限于中华民族,"而中国学术史则凡在中国地域所曾有之学术,皆所必载";且"国故以'五四运动'为终点,后乎此皆无与于斯学;中国学术史则与时间以俱存,可延长至无限"。曹氏以为,"自有文字以至五四运动,可成为一大段落;五四运动以后,旧有结晶思想皆完全崩坏",中国已进入新的阶段。国故学所研究的,只是五四运动以前这一大段落。

  他主张"国故学"才是"科学",并据此否定"国学"的正当性说,"科学之研究,最忌含糊与武断,而国学二字,即为含糊与武断之象征"。本来"各科学之命名,当合论理之规范。如天文学,吾知其研究之对象为天文;地质学,吾知其研究之对象为地质"。而"国学定名之初,非经长期之考虑,但见陈吾前者为隆然之遗产,漫名之曰'国学'而已(夸大狂白热时,则名之曰国粹,以傲四夷)"。故国学"不但不足代表其对象,且使人因名而生误会"。这样的国学"但有一名足矣,实之存否不计也"。因此,曹氏提出"轰国学"的口号以安顿"国故学",他指出,"国学"的含混造成"人莫解国学之实质,而皆以国学鸣其高。势之所趋,国学将为国故学之致命伤。国学一日不去,国故学一日不安",解决方式只有轰而去之一法。
上一篇:自知与自胜 下一篇:没有了